第367部分(第2/4 页)
上几句,作为从195厂出来的子弟,他对这种国营大型企业里的氛围很熟悉,也很亲切,这也让他能很轻松的融入到对方话题中去。
“嗨,部里边现在又改了,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现在叫委里边,这怎么叫怎么拗口,大家还是习惯叫部里边,人都基本没变,机械工业部和兵器工业部这一合并,裁并掉不少部门,想想,两个部现在压缩在一起,原来两个办公厅现在合并成一个,业务部门也一样,不过还是咱们机械工业部这边的占主流。”作为长风机器厂党办主任,经常要跑部里边,赵利丰对部里边的情况也就比别人要熟悉得多,打开话匣子,也就滔滔不绝。
“老赵,吴书记什么时候到?”抬起手来,看了看表,长风机器厂党委副书记丁德顺问道。如果不是厂党委书记吴大宝要来参加,他也不回来,一个小小的县委副书记请客,丁德顺并不怎么感兴趣,但吴大宝要来,而且点名要他也参加,他不得不来。
这个年轻的县委副书记打的是什么主意丁德顺也大略知道,他在厂里分管机关党委、工会以及教育培训、三产这一块,厂技校的那帮教职工们这一段时间闹腾的厉害,他这一个星期已经回了两次老厂里,就是要安抚那帮教职工。
现在厂子搬迁很顺利,尤其是一幢幢职工宿舍楼拔地而起,毗邻东沣河和丰江,站在楼顶上俯瞰丰江水域的全景,醉人美景一览无余,让人心情顿时大好,这还是初冬季节,如果到了夏季草木葱茏水草丰盛的季节,那更是让人赏心悦目。
这也难怪技校那帮教职员工闹得厉害,厂里这些人都是亲戚绊亲戚,听说这边情况这么好,各方面条件都方便,谁还愿意呆在原来老厂那山旮旯里?都叫嚷着要搬出来,为此已经几次上访厂部,这也让丁德顺头疼不已。
可是厂里现在根本没有余力来考虑技校的搬迁,按照厂里的规划要明年底才会来规划考虑技校搬迁,也就是说等到选好址规划开建,估计都是95年的事儿了,真要等到搬迁,那都得97年才谈得上,而且那都得快才行。
谁愿意还在那山旮旯里呆上四五年?厂里其他人都搬到丰州了,凭啥他们就该在那边山旮旯里呆着?听说北方机械厂技校情况也一样,甚至两边教职员工也都窜在了一起,相互通消息出主意,邀约着要去部里边反映,弄得厂里和北方机械厂的领导们都相当紧张,隔三岔五要和这些个教职员工对对话,安抚一下他们的情绪。
但说实话,要让这两个技校马上搬迁出来肯定不现实,一来最初就没有这个规划,二来丰州地区为两个厂提供的土地早已经规划完毕,按部就班的开建,现在又要谈征地,那就要说土地征用费,这个时候恐怕无论是丰州地委行署还是丰州市抑或开发区,还不得狮子大开口?这征地之后就要说建设,现在厂里资金相当紧张,根本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钱来,所以只能拖,拖到明年底厂里生产基本进入正轨之后,才能考虑这个问题。
这个小年轻的县委副书记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这个消息,居然异想天开的想要让厂技校搬到双峰县去,也不知道这家伙是怎么想的,厂技校怎么可能会搬到距离厂里几十公里外的双峰去?
太滑稽了。
陆为民也在观察着已经到来的几位客人。
赵利丰和他在担任地委办综合科长时就比较熟悉了,而这个厂党委副书记丁德顺却不太熟悉,这家伙是后期才来来接手的,而那时候他已经离开了地委到了双峰。
原来的厂长助理徐柯,现在已经是副厂长了,陆为民也比较熟悉,不过他主管长风机器厂的外协这一块,分量也相当重,尤其是对像欧洋机械这样的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老板来说更是如皇帝一般,要知道很多中小机械加工企业最初都是依靠承接这些国有大型企业的外协活儿开始起步发展起来的,除非你是做到了相当规模而且具有一定技术实力,否则很大程度还是得依靠这些国有大型企业手指缝里漏出来的活儿来求发展求生存。
长风机器厂党委书记吴庆忠和夏力行关系比较密切,在长风机器厂来丰州这件事情上,吴庆忠和夏力行之间的私谊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至少给了丰州一个向长风机器厂中高层推介自我的机会。
虽然丰州方面是通过首先做通了北方机械厂的工作而最终使得两家企业都次第落后丰州,但是长风机器厂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值都要强于北方机械厂,在目前丰州地区所有国营企业厂矿中当属龙头老大,丰州方面也对长风机器厂相当看重。
丁德顺在长风机器厂里分管教育培训这一块,而技校就属于他在分管,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