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颉利使者,迂回绕后!(第1/1 页)
长安城,太极宫。 此刻,太极殿内,李世民召集了房玄龄等重臣正在商议眼下的战事。 “陛下,突厥人大军虽然已经兵临渭水,但尚书省已经收到了诸位将军们的奏报,他们距离长安也只有一日之遥。” 房玄龄站在大殿上,口中不紧不慢的说着当前的情况。 虽然李世民隐藏的很好,但是房玄龄等几个人在看见李世民的第一眼就看出了李世民的余怒未消。 显然李世民方才因为某件事情大动肝火。 他们跟随李世民的时间不短了。 所有人心中十分清楚。 李世民不是一个喜欢发怒的人,他是一个能够克制自己脾气的人。 而能够让李世民这般大动肝火的事,除了眼下的突厥人大军,颉利之外,再也不会有第二件事。 因此,李世民方才一开口询问眼下计策,房玄龄直接就站出来先开口劝诫了一番。 眼下,突厥二十多万大军陈兵渭水南岸,长安城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 大唐朝廷是万万不能乱。 而朝廷乱不乱。 则主要在于李世民是否足够的沉着冷静。 只是他们熟悉李世民,李世民又何尝不熟悉他们几个,知道他们几个的意思,当即摆手制止了房玄龄: “够了。玄龄,朕还不至于连一点小小的脾气都控制不住。” “颉利率领大军打到渭水,我确实愤怒,但是朕也不至于因此失去理智。朕此刻十分冷静,也十分清醒。” “朕没有出这皇宫,眼下具体情况如何?长安城内的百姓是否还安定?长安守军的士气如何?守城青壮们募集的怎么样了?” 虽然各路大军即将抵达, 但是李世民从不做无准备的仗,长安城该有的准备还是要准备。 听到李世民如此说,顿时几个人对视了一眼,尽皆都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他们就是担心李世民暴怒。 颉利带领二十多万大军陈兵渭水,这几乎就是在打李世民的脸面。 若是李世民还是天策上将的时候,他们绝对不会担心这件事,但是现在的李世民已经是皇帝。 身份不一样了。 同样的事情,造成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所幸,目前来看,李世民虽然确实愤怒,但也确实依旧保持着冷静。 仅此一点。 房玄龄等人就是心中振奋。 只要李世民不怒,不惊,仍旧保持着冷静。 那么整个大唐朝廷就不会乱。 大唐朝廷不乱,整个长安城也就不会乱。 这就彻底杜绝了长安城的内患。 旋即,房玄龄就上前一步说道:“陛下,长安城内百姓虽然初时有些慌乱,但是在巡街武侯们出动之后,各个坊、里便也安静了下来。” “万年县令和长安县令更是已经挨家挨户的抽掉守城青壮,预计能够抽掉出三万左右的青壮男子上城而守。” “至于城内守军,此刻已经全部登上了北城城墙上。各部陆续来报,大军士气目前依旧振奋,士卒们并未慌乱。” 听到这些,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心中也松了一口气:“长安城安稳就好。这都是你们的功劳,朕先在这里给你们记下了,待打退了颉利大军,朕在给你们叙功。” 他的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别看他面上不在乎,可心中也明白。 君君臣臣。 他李世民有今日这般成就,虽然有他自己一部分的努力,但也是下面这些重臣们成就。 如今到了这种重要关头,更是要君臣携手,共度难关。 不过,李世民一想到这里,顿时一张面庞阴沉了下来,沉声问道: “颉利呢?他可曾向朕示威?” 但是不等房玄龄几个人回答,李世民就冷笑了一声道:“朕是糊涂了。他若是不向朕示威,他也不会亲率大军来长安了。” “说吧。突厥大军具体有何动静?” 虽然李世民什么都没有表示,但是几个人却是莫名的心头一寒。 御阶下的几个人闻言对视了一眼,最终还是房玄龄硬着头皮上前说道: “拒北城城墙上士卒观望,颉利率领大军止步于渭水南岸。二十多万大军摆出左中右三阵,尽皆列阵在渭水南岸。” “嘿!”上首的李世民面目阴沉的冷笑了一声:“可曾打算强渡渭水?” 他感觉自己方才好不容易压制下去的愤怒又开始噌噌噌的往上涨。 房玄龄望着李世民,顿了顿方才继续说道:“大军暂时并未表现出强渡渭水的打算。” “哼。算他聪明。若是他今日敢强渡渭水,朕就当即率领城内诸军,杀他的丢盔弃甲。” 听到这话,房玄龄几个人心头一惊。 虽然李世民没有做,但是李世民可从来都不是说说就算了的人。 他们太了解李世民了。 既然李世民能够说出来,那就证明李世民心中确实有过这个想法的。 当即。 房玄龄眉头一皱,当即就要站出来说些什么。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