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巴菲特们的入场券。”
坚持唱空之后的坚持唱多
6100点上的唱空者,在整整一年后的1600多点成了坚定的唱多者。李大霄认为市场的“融冰之旅”从1664点业已启航。
李大霄唱多与唱空的逻辑是一样的:在6124点时唱空,是因为那时的一元钱的股票,要花十几元甚至几十元钱买,买的是“棉花”;而1664点时,一元钱的股票花几角钱去买,买的是“压缩饼干”。
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最根本在于政策面上的“V型反转”。
“政策面对A股市场很重要。” 在李大霄看来最为敏感的信号是,社保资金11月100亿元悄然入市,以及以中石油集团、汇金公司为代表的央企“护盘资金”增持。
“观察股市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汇金公司这种级别的资金买股票,你想国家都掏腰包买股票,可见已经很着急了。”
在他的技术性判断之外,还有一个价值观上的逻辑。李大霄认为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是一体的,“这个时候,国家也需要你入场,五毛钱能买一块钱的东西,此时不入,更待何时呢?”
即便上周股市出现剧烈震荡,尤其是2月18日上证综指暴跌109�58点,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惶恐声中,李大霄建议大家,“别慌”。他认为这是市场大幅反弹后的正常回调。
对于这轮上涨的性质,市场主流舆论认为:并非源于实体经济的好转,而是资金流动性推动所致。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甚至认为:现在唱多的人不排除别有用心借机出货的可能。
李大霄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从1664点做出判断开始,我的观点就没有改变过”。面对“冷经济,热股市”的质疑,李大霄咽下了自己的反问:“经济周期和股市周期并不一定保持一致,我想这个说法也许更为贴切。”
现在的股市仍是希望的田野
电话访谈的间隙,偶尔有问询声从电话那端传来,隐约听到李大霄的答案:“买封闭式基金。”
封闭基金、B股和QDII,是李大霄在各种场合都推荐的三个板块。
“对媒体、顾客、家人以及朋友,我的答案都一样。否则,太累了。”
“在A股票市场,说像煤炭、银行、证券,这种都是强周期的品种,这些就适合激进型投资者周期性拥有。如果是稳健型投资人,我推荐他们考虑封闭式基金和B股。”
在6000多点时,主流券商唱多银行股,他曾提出“银行股的风险不容忽视”。
现在,“这只老虎在这个阶段变成美女了。”李大霄开起了玩笑。
同样,“1664点的股市对股民而言,已转变为带有希望的资产,那时入场的勇士,在2000多点已经得到了嘉奖,现在入场的人,则已要付出一定的‘入场费’。”
尽管谨慎,他的判断却从不打擦边球。对于这点,李大霄有些骄傲:“这么多年,我写的每篇文章,都有观点。”
2007年底,他跳槽新东家英大证券时,唯一的要求是:要能说真话。这让人想起,在访谈中他对记者说过的一句话:“生命是有价值的,我不想在模糊中浪费。”
txt小说上传分享
熊市初期卖方分析师才是真英雄
迈克·吴
为什么近一年来,在中国A股这个大熊市中,99%的投资者损失惨重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因为我们缺少的是具备真正职业道德和从业素质、敢于放弃自己切身利益的“立场正确的卖方分析师”。
记得几年前,在我母亲以前的同事和时任上海东方国际集团的老总汪洋先生(原上海市外经委主任)家中,和他一次聊“327国债事件”说起证券从业者的道德和责任是什么?汪总想了一下说:“证券从业唯一正确的职业道德精神是我们这个国家所需要的,真正坚持正确之路的人没有多少,而坚持正确的判断又敢勇于公开的坚持者更是凤毛麟角,但是最终成功之门只为能够坚持所有正确道路的人敞开。”
在国内牛市看多并不难,但是真正业界的英雄,却是在熊市初期敢于公开站出来表示应该卖出的分析师,因为他要冒着丢职的危险。
这不由想起去年9月底的熊市即将开始之初,我发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只有当时任“东莞证券”首席分析师的李大霄先生(现为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对公开市场很明确地说出了“卖出”的信号。
而当时大多数券商和机构的报告都在推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