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灰飞烟灭(第1/2 页)
怎么办?久攻不下,不是话题。争分夺秒,时不我待。危机四伏,似乎渐近。
现况胶着的敌我都有伤亡,只是生命和时间的消耗战,一时谁都显现优势,又谁也消灭不了谁!
向天雷更是热锅上的蚂蚁,急躁的不知所措,叫人赶快去传唤胡万年。
胡万年躲在闸门边的石屋内,不敢露头现身。明哲保身,怕流弹伤身,要了小命。
又装腔作势,给传令官口授八个字,即:火烧连营,破釜沉舟。
传令官复言,向天雷不解其意,急中生智,问张木匠。
张木匠一听就明白,大骂这斯奸滑怕死,全出这旁门左道。向头领按计不难,这是老祖宗玩的把戏,老套头,但也管用。
于是,张木匠面向向天雷解授此计策,叫他这般这般,又进行了战事调整,人员分工。
那就是向天雷组织火烧连营,而张木匠落实破釜沉舟。
向天雷叫应急组的人立即组织芦柴、火药、火箭。
这个火药、火箭现成,而芦柴急也急不来。应急组人束手无策,两眼瞪着圆。
然而,张木匠知意手一挥,说的轻而易举,似乎举手之劳,拈手而来,成了孔明借箭。
事实如此,此地河汊纵横,盛产芦苇,百姓以打柴为业,那个芦苇修长,很有经济价值,诸如劈篾编芦席等生产生活用品,有水的地方,就有收集的柴堆。
在那个时代,植物纺织,象用毛竹、杞柳、荆条、剑麻等等,都是技术活,手艺人。
古话:穷年饿不死手艺人,所以手艺也是饭碗,一般不外传,收徒要拜师父,三年长工,不计报酬。
且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终身报恩。当然了,也有教会了徒弟打师父。
师父自然也留一手,保留绝活,徒弟只能学点皮毛,要想出人头地,学得真知,一种是自研猜磨剽窃,提高技能。
一种是待师父弥留之际,才能授业解惑,得到真传。那是插话,不作戏文。
这个芦苇还真不废吹灰之力,就地取材。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却是铁鞋未踏,功夫未费,就在刚才抢劫的民船上,是向天雷和应急组人急糊涂了。
张木匠是个有心人,也是惜财人。在先前劫烧民船时,就多了心眼,将这船芦草收到闸边,遮藏备用。
不曾想有备无患,歪打正着。这不用到正处了,解了燃眉之急。
这伙贼人接命令,比兔子还快,却似鼠串,每人抱着芦苇,送到指定地点,分散给攻击组的人。
命攻击组的人在张木匠指挥下,随即散开芦苇,洒上火药。
一切就绪后,又命大家统一行动,把芦苇象抛矛一样,一起飞出。
此时天空似朔冬的冰雪,象阳春的蝴蝶,若天女在散花,带着芦花,如蝗似箭,飘飘洒洒,没完没了。
官兵看到满天飞箭般的芦苇,不解贼人又使什么招数,正在发愣。长官不知所措,以盾对矛,立即组织火炮、火枪反击。
不曾想,一炮一枪,打到抛来的芦苇,擦起火花,如钻木取火,引火烧身。
一时满天、满船、满地、满漕都着了火,燃烧成一片火海。
原因是芦苇上洒上火药,火药擦枪走火,不光是见火就着,而且遇到火枪火炮子弹,也会造成导火索,这是力学问题了。
那时人很少懂的力学原理,但妇孺皆知《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也知煫木取火,确不知子弹擦上火药也燃烧。
有李白诗云赤壁之战:烈火初张照云海,火烧连营,将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烧成肉糜,曹操胡须都没了。
在这一片火海中,官兵傻了眼,不敢造势,忙于灭火,拼向船上着火点施水。
但天空的芦苇飞落的不停,越集越多,船上的着火点也越来越多,官兵应接不暇,扑灭不止。
现在是近不得烧不得,如何了得?如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这时张木匠也领一班人,从坝子上,窜下了水。一个猛子下去,不见人影。
这帮人都熟习水性,他们带着斧头凿子,从船底进行开凿。
过去全是金木船,木质轻松,易于斧凿。这个张木匠,真是有了用武之地,老祖宗能耐,他全然不减当年。
只有几分钟,就给官船底下凿了个大洞,水一下子涌进了船仓。
“船仓进水了!船仓进水了!”被卫兵发现,大叫。指挥官大喊:“来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