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等人就是因为吃不好饭而造反的。有了前面的榜样,他们自然就会原样复制一番。这种情绪经过长期的积累,在李湛的周围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只是没有人敢于挑着个头。终于有一天,刘克明挑了。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李湛又去山上打狐狸。黑暗中光线不好,李湛一箭走歪,射中了刘克明。李湛本是无心,刘克明却觉得自己和董淑妃的奸情败露,小皇帝这是故意放冷箭。他越想越害怕,越害怕就越想造反。他把自己的想法和身边的同事们一说,立即得到了一致支持。
宝历二年(公元八二六年)十二月初八,李湛又叫上身边的一干人上山打狐狸。这天他发挥得特好,端了好几窝狐狸,心情特别地好。当夜在宫里大摆宴席,和刘克明、许文端、苏佐明等人举杯畅饮。李湛当晚喝了很多酒,醉醺醺地跑到更衣室里换衣服。刘克明和同伙儿趁机熄灭了大殿的灯火,在黑暗中把李湛杀死在更衣室里。大概到死李湛都不会想到,自己身边的一群绵羊原来都是伪装过的狼。
刘克明毕竟是第一次作案,没啥经验,他们原本想拥立绛王李悟为帝。当年毒死唐宪宗的老太监王守澄哪容这些小兔崽子作威作福,很快就调集兵马杀入宫中,逼得刘克明投井而死。不久,江王李涵改名李昂,继位为帝,是为唐文宗。
和太监决战的唐朝皇帝(1)
东汉、唐朝和明朝是中国宦官危害最严重的三个朝代,但东汉的太监经常受到外戚的制约,明朝的太监即使跋扈如魏忠贤,也是皇帝一句话就可以办掉的。所以,这两个朝代的太监终究还是奴才。唐朝的太监们就大不一样了,自唐肃宗时期的李辅国开始,朝廷大臣的任免、皇帝的废立,甚至于皇帝们的生杀大权全部都由他们一手把持,真正实现了“翻身奴才把歌唱”,着实令前世和后世的同行们眼红一把。下面是一组唐中后期的皇帝拥立表:
唐代宗由宦官李辅国拥立;
唐穆宗李恒由宦官梁守谦、王守圭等拥立;
唐文宗李昂由宦官梁守谦、王守澄等拥立;
唐武宗李炎由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拥立;
唐懿宗李漼由宦官王宗实拥立;
唐僖宗李漼由宦官刘行深、韩文约拥立;
唐昭宗李晔由宦官杨复恭、刘季述拥立。
既然皇帝是被太监拥立的,那么太监掌握他们的生杀大权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譬如唐肃宗是被李辅国吓死的,唐宪宗是被宦官陈弘志和王守澄毒死的,唐敬宗是被宦官刘克明杀死的。看到这里,大家一定在想,皇帝被欺负成这样,堂堂一个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被一群阉人弄玩于股掌之间,难道满朝文武们就不想着出手帮帮可怜的皇帝?其实他们不是不想,而是实在爱莫能助,自唐德宗以后,宦官们掌握了一张好牌——禁军,有了这支武装,就可以轻易控制整个朝廷,进而震慑皇帝和群臣。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皇帝和大臣们也为此做过一些零星的斗争,譬如在唐代宗、唐德宗和唐宪宗统治的一段时间内,宦官曾被有效压制过,只是时间过短,而继任者们又都水平有限,所以都似昙花一现。发生在唐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作为太监与大臣们的一次总决战,更是彻底奠定了唐朝大臣集团的失败局面。
引起这次大决战的人是唐文宗李昂。唐朝的皇帝有改名字的传统,李昂也不例外,他最初叫李涵,是唐穆宗的二儿子。刘克明在杀死他的哥哥唐敬宗后,不仅想把新皇帝掌握在自己手里,还想把王守澄、魏从简、梁守谦等其他老牌宦官手里的大权也一并收归到自己的手里,贪心大得过了头。可惜皇帝好惹,老太监不好惹。王守澄等人老谋深算,除了充分动员自己掌握的神策军,还广泛团结宰相裴度等朝中大臣、太皇太后郭氏,很快建立了广泛的打假(假太监刘克明)统一战线。当时刘克明手里掌握着绛王李悟,只要在紫宸殿办个登基手续,随时都可以成为新一任皇帝。王守澄觉得反正自己抢不到李悟,在裴度的建议下,挑中了当时还是江王的李涵,并派人立即控制了他,并郑重警告:小子,老实点,皇位就是你的。时年十八岁的李涵既没爹罩着,也没哥哥撑腰,只好任其摆布。一切准备妥当,王守澄等人派出手中最精锐的军队,将假太监刘克明和真王爷李悟杀死在宫中,也算是为唐敬宗李湛报了仇。
接下来的事就比较有趣了。王守澄虽然是货真价实的太监,但也是货真价实的文盲,眼见李涵在自己手里,却不知该怎么办手续,可以名正言顺地把他推上皇位。这是因为唐敬宗死于谋杀,根本没时间立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