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承王妃的自刎(第3/8 页)
只是暂时查一下案子,哪用那么认真,等中书门下与皇帝商议过后,案子归谁查还真不好说。
虽然皇帝好像是站林哲这边的,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大人和中书侍郎郭亦镇也不是好惹的,再加上枢密使庞贤东的助攻,想来商议的结果未必会倒向林哲这边。
只是这段时间以来皇帝的态度强硬了不少,似乎是有高人在他背后指挥一般,与先前完全是判若两人,这倒是一个值得警惕的地方。
本来皇帝与陆知心的关系还凑和,正因为皇后的缘故,皇帝才逐步与陆知心关系紧张起来的。
没想到皇后薨后,皇帝与陆知心关系更紧张了,还抬了这么一个人物来搞对抗,这又是何必呢?
这里面还有一个人,这人便是皇后的儿子赵宽,皇后的儿子就一定要当太子吗?
现太子赵宽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及他的几个弟弟,只是因他命好是皇后所生,嫡出的身份让其不费吹灰之力就当上了太子。
这好象有点不公平,且皇帝一味溺爱皇后,对朝廷对高官对后宫的其他嫔妃就更不公平了。
看皇后的家族,在大宋朝廷本不受待见。
不知皇帝吃了哪门子的迷汤竟从李氏家族选了皇后,从这边选皇后不香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还有,让参知政事钱伯华最痛心的是自家小娘子居然没选上太子妃,搞到最后连个王妃都没混上,这很让参知政事钱伯华寒心。
钱伯华十分清楚自家小娘子的分量,怎么就不能攀上枝头变凤凰?这不明摆着欺负钱伯华吗?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本来钱伯华就看太子赵宽不顺眼了,偏皇帝还让钱伯华当太子太傅,官品却不加。
也没人替钱伯华说话,这些钱伯华都强忍了,要是换一个暴脾气早他妈暴发了。
当所有这一切都叠加在钱伯华头上的时候,钱伯华是夜不能寐的。
林哲清楚参知政事钱伯华的一切,对于参知政事钱伯华的问话,他心里早有答案了。
“钱大人,案子的案情暂不能透露,否则凶手上哪抓去?林某先安排三位大人去大理寺会客室稍坐,等事情明朗了再行告之,另外三位大人尽量呆在会客室不要出来,以免还有意外发生。
凭心而论,林哲的这个回答相当的倒胃口,简直没把参知政事钱伯华放在眼里。
要知道参知政事是正二品高官,来大理寺察看案情竟被你一个五品小官扣在了大理寺,扣就扣呗,还岂有此理的限制,这换谁也受不了呀。
钱伯华的怒火出来了。
“林少卿,你是不是什么都没查到?没查到也没啥关系,让曾侍郎去查嘛,多个人多份力量。”
林哲依旧很随和。
“钱大人,曾侍郎尚未交待他为何煽动高家人大闹大理寺,由此引发混乱导致命案的发生,就这一条他曾侍郎就不配参与查案。”
林哲都这样说了,钱伯华还想力保曾侍郎。
“林少卿,你不要一味武断的认为是曾侍郎引发的命案,高家人是不是曾侍郎煽动的还有待商榷,由此引发的混乱也有待商榷。”
“所以得未雨绸缪把这些人控制起来,不论其官位有多高,一律一视同仁,方能立于主动之地,曾侍郎是干刑事出身的,应该知道煽动混乱的后果是什么,不是想混水摸鱼煽动混乱干啥?”
林哲的口气逐步硬朗起来。
钱伯华忽然冷笑了一声。
“林少卿,别光顾着讲别人的干系,也讲讲你的干系,昨日高大人在大理寺遇害,大理寺上下没干系吗?今日承王妃又在大理寺遇害,你林少卿没干系吗?”
“大理寺两天两件命案,开封府今早同样是出了一件命案,吏部尚书刘大人遇害,加上马爵爷遇害案,开封府也是两件命案在手,与大理寺并驾齐驱,你和张权知是有默契还是有勾结,也是,我大宋朝自开朝以来从未发生这么残忍这么多的凶案,不知你和张权知对此有何感想?”
钱伯华话说到点上了,不但攻击了林哲及大理寺,还顺带攻击了张尤安及开封府。
四件都不是普通的命案,一旦皇帝扛不住,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但愿皇帝能顶住。
林哲的心情被钱伯华这么一弄开始郁闷起来,钱伯华没说错,情况是这么一个情况。
今日必须把杀承王妃的凶手抓出来,否则大事不妙矣。
眼下还须有理有据的反驳钱伯华,不然三司使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