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部分(第3/4 页)
子建、卢子迁,暂时解除了后顾之忧,但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真正潜在的危机依然是存在的。他依稀记得一点历史,在他的印象中历史上的杜荷是李承乾的亲信,那家伙一脑袋的杂草,在关键时候给李承乾出了一个主意。说什么天下有变,理当成就大业,bī迫李世民逊位,传位于李承乾。
具体怎么做呢?
很简单,让李承乾装病,这父子连心,李世民必来探望,然后挟持他,将他控制住。
这个办法简单,但确实可行。
因为是有心算无心,李世民是一个好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好父亲。当然这话会有人觉得不妥,但这是杜荷自己的观点。
首先要认清好父亲的定义,杜荷认为作为父亲,只要爱护自己的孩子,关心他,在意他,这就足够了。确实身为皇帝的李世民不可能如别的父亲那样,能够经常陪着自己的儿子,跟他谈心,给他欢乐。但作为皇帝的儿子,他们天生就是王爷,照样享受这常人永远享受不到的日子,这又怎么说?
李世民给李承乾找了最好的先生,给了他最好的环境,会为他的进步高兴,为他的叛逆头痛,为他的胡作非为而发雷霆之怒。若非李世民不在意李承乾,又岂会如此?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李承乾若是装病,李世民去探望这是百分百的事情。
若不是因为李佑的叛变,让李世民察觉到了李承乾的用心,也许历史会因此改写。
虽然历史上的杜荷已经不在了,但这连满脑袋的杂草的家伙都能够想出这个办法,以侯君集的才智,又怎会想不到?
他们的存在,始终是一大威胁。
也是杜荷头痛的根源,此事委实太过严重,可偏偏他又不能直接的告诉李世民说你儿子意图效仿你发动玄武之变,或者说你儿子养了多少多少死士,打算打算怎么样。
说不出消息来源,这完全是找死的行径。
“怎么样才能两全齐美?”
杜荷暗自嘀咕。RA!~!
..
第二十九章 赠君异宝
第二十九章 赠君异宝
“公子,府外智永禅师求见……”
杜荷对于目前的情况,也有些一筹莫展。他自负才智过人,但今日面对李承乾、侯君集此事,却大感头痛。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他所有关于李承乾、侯君集的资料来源都是出自另一个身份,无法摆上台面。李承乾、侯君集两人也都不是那种纯粹无脑的笨蛋,面对这种杀头、灭族之事,一举一动都会特别的小心,不留任何的破绽。
李承乾或许做不到,但侯君集绝对可以。
侯君集除了格上的恶劣之外,无论才智还是军略都是当世一等。战时能够破吐谷浑、定高昌,谋时能够策划玄武之变。曾经李世民就夸过侯君集,一个人集合李靖、房玄龄、杜如晦之长。有李靖的用兵才能,有房玄龄的谋略,也有杜如晦的刚果决绝。当然这话有些夸张,但侯君集确实拥有近乎李靖的用兵才能,近乎房玄龄的谋略和近乎杜如晦的刚果决绝。在这三项,逊è;三人,可却集合这些长处与一身。
若不是误打误撞从卢子迁的口中听到,杜荷对于李承乾、侯君集的事情,全无察觉。同样的,李世民在皇宫中也一样没有发现任何的异样。杜荷在这个时候说出实情,那意义就非同小可了。
试想一下,最亲最近的人都没有察觉出问题,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怎么可能知道?
唯一的解释只有这个毫不相干的人在暗处听着李承乾、侯君集一伙。
李世民是位明君,正因为是明君,千古一帝,帝王心术又有几人揣摩的了?诚然因为杜荷表现出来的才能,以及nv婿半子的身份,让他对于杜荷器重信任,可这种信任绝对不是盲目的。
李承乾虽然不得宠,但身份毕竟是太子。侯君集虽然有着过错,但李世民已经原谅了他,而且将他提拔为吏部尚书,六部之首,举足轻重的朝中大臣。两个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而杜荷却暗中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目的何在?
即便杜荷抓住了李承乾、侯君集的小辫子,让他们两人倒了霉,遭了殃,自己也陷进去了。
损人利己是聪明人的做法,损人不利己,那是傻瓜,损人损及,是吃力不讨好的笨蛋。
杜荷可不想做一个笨蛋,一时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在他的心底,也不是那么着急,正如卢子迁说的,造反是一条不归路,是不到走投无路的绝境时,不会贸然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