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部分(第1/4 页)
汉朝有文景之治作为根基”依旧落了个海内虚空,人口减半的下场,可见一般。
这也是汉武帝与李世民最大的不同,汉武帝好大喜功,视武功于一切,为了武勋,可以无度的发动对外战争。李世民虽然也有好大喜功的性格,但他吸取了汉朝、隋朝的教训,文武兼备,重视武功之余”也不会疏于文治。
在国力不支持的情况之下”他是不会贸然发动战争,给百姓带来负担,给国家带来危害的。也是因为如此,大唐在没有文景之治的基础上,取得如此辉煌的对外胜利,依然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大唐要胜薛延陀不难,难得是如何不伤大唐根基,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李世民心底旁算着,始终觉得目前非战之机。以唐朝目前的存粮,一旦开战,百姓身上的负担将会无限加重。作为一个深知“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皇帝是绝对不愿意看到百姓受难的。
因为百姓一受难就意味着他这个皇帝的不合格,也意味着大唐江山的不稳固。
“一年,只需一年!只要给朕一年时间”朕就有把握在不伤害我大唐根基的情况下让这群不安分的异族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李世民忧心仲种,却又雄心万丈的说着。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对于异族大多都是有守无攻,即便是攻,也做不到斩尽杀绝,仅是取得辉煌的胜利而已。但唐朝却不一样,不论是在盛唐还是安史之乱以后没落的后唐,唐朝能做到了将那些异族的敌人彻底的灭亡。
薛延陀作为草原上最为强盛的民族,在李世民口中说灭就灭,可见底气之足,历朝历代都是罕见。
杜荷笑道:“这个就交给小婿吧,小婿希望岳父大人让我出使薛延陀”我有把握让薛延陀在我大唐没有做好准备之前,不敢于我大唐为敌。
李世民精神大振,忙道:“你有什么法子快快说来……”
杜荷一笑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奇招妙招,只是对症下药而已。岳父大人觉得为什么薛延陀如此麻烦,他想要除去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两位大将军,只需派个万人队轻易的就可以将他们除去,为何还要雇佣马贼?”
李世民不屑一顾道:“自然是惧怕……”,他说道这里,突然止住了话,眼中露出了些许明悟,点头续道:“原来如此……朕明白了”你这是打算利用他们不敢正面与我大唐为敌的心里,吓唬吓唬他们,打草惊蛇,让他们乖乖的躲在蛇洞里,不敢冒头二”
杜荷作秀似得一拜道:“岳父大人英明”小婿正是此意。尽管薛延陀对我们大唐很了解,他们也不可能知道我矢唐如今缺少粮食,更不知道我大唐目前的处境不宜开战,这点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机会。”
唐朝缺粮”这在高层官员眼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唐朝是一个向心力很强的国家,没有人会自曝其短,故而此事也仅限于特殊的群体知晓,并没有外传。
李世民沉默了半响,望了杜荷一眼沉声道:“以你的才智,此去能够完成任务不假”但朕担心薛延陀会对你不利,他们明的不敢来,来阴的却是防不胜防。”
杜荷自信笑道:“一切小婿会拿捏得当”何况还有薛仁贵、罗通、席君买以及五百兵卒相护,岳父大人大可放心。”
李世民也知为了大唐此次出使薛延陀势在必行,而杜荷为人机警,又深知事情缘由,是最佳的人选,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下来。随即他又招集了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绩商议此事。
他们几人皆为薛延陀如此阴险的行为而义愤填膺,却也一致认为不走出兵的时机,出使薛延陀势在必行。他们都知杜荷的能力,听他已经毛遂自荐,也没有做出反对:杜荷才智过人”确实是最佳的人选。
其中老爷子杜如晦也曾暗自担心杜荷安危”然爱子能够独担一面,成为大唐得力的干将,也很开明的认同了这一决定。
不过为了万全起见,李世民觉得五百护卫太过稀少。让杜荷再从左威位中点五百精锐北上,将他的所行护卫扩充至一千人。同时在暗地里还下了一道密令:在迫不得已的时候,能够自行决定是否与薛延陀开战。
这一条密令也让杜荷有些感动,李世民还是很在意他的安危的”暗自示意他一旦情况不受控制”可先下手为强,利用一千精锐强行突围,以安全为上。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百将之中,一帅难觅。
杜荷存在的价值,在李世民眼中显然远远的高过与薛延陀立刻开战所带来的兔害。
知他意,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