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第3/4 页)
及回转的外籍人氏,让他们到各地公办学校开设数学和屋里课程,承诺五十岁以上的外籍教师教满五年即可回过,三十到五十岁的教满十年即可回国。
原八九十三家共有的庄园,更名为国立科技园,受内务府辖制。并将此模式渐渐向全国推广,农业技术,建筑技术,医药以及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渐渐与官府的考评挂钩、
另外,热武器及能源开发部在胤俄的秘密主持下悄然开张,原本在内务府库房内积灰的鸟枪和晚明时候,葡萄牙人带来的火铳雷火弹(手榴弹)等全部重见天日。丰台大营首先试水重新编组,采用现代军队编制,三三制编组。结果一下子编出了一个军。
敏芝看着胤俄呈上来的本章一个没忍住,一口茶喷出来:“居然有这么多”交泰殿里一片沉寂。这还不算大内侍卫,胤禩的亲兵营,护军营等。另外,九门提督所辖的巡捕五营(汉人)也不算在里边。
这些编制外的杂七杂八加起来少说也有两个师,敏芝手抖了,不行,这么多人集中在京城,不是护卫而是累赘了。于是,胤俄接到诏令实行全程淘汰制。多亏当年名动全国的两江驻军夏训的余威依旧,加上柯安额尔济时不时地带人来回巡演。
加上铁帽子王们早就见识过皇上手下这支强军的实力,诏令下来之后并没有像敏芝想象的那样遭到顽固派的打击。相反,有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北京军区完成脱脂,剔骨,整编工作。人数减半,除了大内侍卫保留扩编成营以外,取消亲兵营,护军营等建制。
九门提督所辖巡捕五营所编为一营。其余人马分散为两拨,分别由巡城御史,顺天府尹共同辖制。所有这些变更,在德昭五年全部完成。
这期间,固伦儆恪公主下嫁德昭二年探花,白佳氏澜止。胤禩在京城敕建固伦公主府,等同亲王例。先皇二十女封和硕温雅公主远嫁巴林。
德昭三年的选秀,富察氏被选定为弘旺嫡妻。叶赫瓜尔佳氏选为弘晢嫡妻后者为康熙朝名臣刑部尚书叶成额的侄孙女。
其他大多配了数字军团家的小子们,当然,后宫也添了几个常在,整个过程,皇帝本人都没有没有露面,敏芝也在看过了儿媳妇之后退场,忙别的事情去了。
德昭三年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前朝疯妃乌雅氏殁了。据说死时眼睛瞪得老大,死不瞑目。太后得报的时候,还陪着掉了几滴眼泪。
可到了敏芝这里,却是松了一口气:三年了,三年的时间该够了吧?随即奉太后懿旨还了她妃位的金册,随葬景陵妃园。但是上谕里却写清楚,这是看在已故和硕温宪公主的面子上才追加的特别恩典,算是全了佟家的面子。
很快,新任宗人府令康亲王巴尔图来报,说胤祯得到消息之后整日痛哭,时不时还夹杂着咒骂之声,茶饭不思,人日渐消瘦。
胤禩得报后一笑置之:“去告诉他,德妃母家的那些个亲戚们,在景陵正过得水深火热呢,四哥得知德妃病故,大喜过望。十年的时间,很容易就过去的。”
德昭三年五月,胤禩带着敏芝及五阿哥六阿哥去了避暑山庄,会见来京觐见的六世达赖。敏芝见到独臂的牧仁给自己行侍卫礼的时候,眼泪掉下来。再看看眼前的青年,红色的僧袍,同样红棕色的皮肤,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泥塘里捡出来的弃儿了。
再看他目光平和,双手奉上主人的佩刀。敏芝闭了闭眼:“这刀就赏了你,你用它好好保护大师,也算是一份功业。既然你不愿意还俗回京。这刀,就算给你留个念想吧。”
胤禩当然看出老婆对牧仁依依不舍,想要挽留达赖,又念及避暑山庄离京城路途遥远,找老婆商量。敏芝想也没想就把雍和宫的构想说了出来:“反正胤禛的贝子府建到了遵化,弘历即便成年也没有住回去的道理,那儿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就改了寺院吧。”
胤禩苦笑:“这样,倒是给他积了阴德了。”“是啊是啊,宣传的好,没准他会被皇上感化的。”敏芝半真半假地说。
于是德昭四年,胤禩下旨在雍亲王府原址上兴建黄教寺院,定名净业寺。寺院未建成时,达赖携牧仁及随从往来于避暑山庄与五台山之间,为大清子民开坛说法。宣扬黄教教义。一呆就是三年。
三年后,净业寺落成,胤禩亲临拈香,请达赖升座,为主殿佛像开光。并在寺中讲经一月,一个月后,达赖启程回京。胤禩亲自偕文武大臣为大师践行,达赖深有感触。
德昭五年正月,胤禩宣布将要动身下江南,因为儆恪公主跟白澜止携子女回白家庄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