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交代清楚,否则,会对故事、人物产生模糊印象。
例如:《促织》的起因是这样介绍的: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结果是这样交代的:
(成名)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还有小说《百合花》起因的介绍: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
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注:环境、人物、事件、是叙述的三要素,叙述时必须交代清楚。它是写作成功的关键。
2。叙述的顺叙
(1)顺叙
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为顺叙。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叙述方式,好处是层次清楚,情节连贯紧凑,有头有尾。但对时间跳跃大的体裁不好处理。因此,写时有悬念,有跌宕起伏的地方要详写,次要的略写,不要无论大事小事全部详写,更不应该平铺直叙,象记流水帐。
例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打虎》一节,就是按时间发展顺序来写的。先写武松告别宋江分手后的当晚——次日早上上路——在路上,路过阳谷县——进入景阳岗打虎。
还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文章按时间顺序,根据吴吉昌在十年浩劫时期的主要斗争经历划分为五个部分,以赞扬他为了完成党的嘱托,坚持科研,百折不挠的崇高精神境界。1。背景;2。嘱托;3。概述吴吉昌为完成嘱托的斗争。
第一部分:牢记嘱托,经受毒打、批斗和严重疾病,毫不屈服。
第二部分:被迫离村,早出晚归,帮助外村创新纪录。
第三部分:*倒台,吴获解放,全力以赴搞科研,在产量、株型等多方面取得成就。
第四部分:吴带着“双杆棉”出席全国棉花栽培技术协作讨论会。
第五部分:粉碎“四人帮”后,勇攀高峰,取得“多杆两层”新株型的科研成就,解决了棉花脱蕾落桃这个科学难题。
(2)插叙
插叙是在顺叙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时,由于文章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故事的叙述,插入一段与顺叙时间不一致的叙述,这就是插叙。从位置上看,插叙是夹在顺叙过程中的,而倒叙在顺叙之前,先写结果或后发生的莫一事件,再依次叙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
插叙的方式:分三方面。
插入对往事的回忆
象《故乡》:
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宏儿没有见过我,远远的对面站着只是看。
但我们终于谈到搬家的事。我说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具,此外须将家里所有的木器卖去,再去增添。母亲也说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齐集,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
“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是的。”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⑵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说明来历
象《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从此,树影斑驳的村道上,人们每天都看见吴吉昌弯着残废的手,拖着打伤的腿,艰难地跪在地上打扫。人们记得,这街道两旁的白杨树,还是几年前吴吉昌领回来的奖品。那时,县里要奖给他一辆自行车,吴吉昌拒绝了。他说:“成绩是大家的!”他要求改奖一千棵白杨树苗让全村栽种。如今,这些白杨已经有碗口粗了。可是,为全村赢得这些荣誉树的人,却受到这样的折磨。白杨在迎风呼号,那是为老汉在呜咽,还是因不平而愤怒?!
补充说明
象《赤壁大战》:
……肃又谓诸葛亮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