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页)
响起来了。这是一首动人的歌曲,是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
每一次
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
就算很受伤
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飞过绝望
不去想
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
我看见
每天的夕阳
也会有变化
我知道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给我希望
我终于
看到
所有梦想都开花
追逐的年轻
歌声多嘹亮
我终于
翱翔
用心凝望不害怕
哪里会有风
就飞多远吧
隐形的翅膀
让梦恒久比天长
留一个
愿望
让自己想象
贺新也爱这首歌,就索性认真地听下去。贺新一旦爱上一种东西就会痴痴地爱。他的爱好可广泛了,文艺、体育、鉴宝都爱。文艺的如一些优美的歌曲、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体育的象nba;至于鉴宝则是中央电视台二套的《鉴宝》节目。先说乐曲吧,象《隐形的翅膀》,汤灿的《幸福万年长》,阿炳的《二泉映月》他都经常从电脑中下载来听,而且一听就是半天;再说《同一首歌》、《鉴宝》这些节目他一般都是每期必看;还有nba,特别是火箭队的比赛只要中央五套直播他都看。他听歌和看节目都很投入。比如《二泉映月》他不光要听还要从电脑中查一些有关阿炳的资料来看,边看边想。他想到那个阿炳生前是那么凄惨那么的渺小而他身后的那首《二泉映月》却是那么的伟大,以至日本大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过协奏曲《二泉映月》后,都哭倒在后台上。小泽征尔动情地说 ;“此等二胡曲应当跪下来听”。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一生独爱此二胡曲。在发到太空外星球人的诸多声音里,中国只收《二泉映月》一首。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则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二泉映月》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的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阿炳作为一个盲人音乐家,他以他的作品提高了中国民间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你看今天的无锡市都要以他为荣。当然,这些是他上网查到的资料。他还想到了火箭队的姚明,他为13亿的中国人争得了荣誉,他有着3亿的中国球迷。还有《鉴宝》节目,有时能让人得到意外的收获。曾经有一期,一位漂亮的小姐拿她的宝物来让专家鉴定。她的宝物原来在她看来普通得很。那就是闲置在家里让人搬来搬去甚至踢来踢去,用来坐着吃饭的一个瓷墩。小姐看了《鉴宝》节目后,心血来潮就想,这会不会是祖上传下来的宝物呢?于是她拿到中央电视台二套的《鉴宝》节目去让专家鉴定,专家说那是明朝的一个瓷墩,现在估价有20万元。听到这个结果小姐激动得浑身都发抖了。再者就是一些民间收藏人士,有时他们只是从市场的地摊上信手拣来,却想不到那竟然是一件价值不菲的宝物。受到这个启发,一次贺新去南宁市,在一个地摊上竟然看到古代的一些名画,就连《清明上河图》也有。他装模作样的认真看。他没有见过真正的《清明上河图》,他也知道这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真品《清明上河图》,但看到那图工笔很细致,上面的人物和书法他很喜爱,于是就跟人家讨价还价的花了100元买下来。回来后他上网一查,果然不是真品,真品在故宫博物院里呢。他这幅与真品差得远了。但他从中也增长了不少见识,比如《清明上河图》已经有了不少的复制品,有的复制品还真值几个钱哩。
你看贺新算不算得爱好广泛呢?
“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贺新一直把这首歌听完才接电话。这时电话那头一个很温柔的声音便抱怨起来:“贺老师,你不认得我啦,怎么好长时间都不接电话?”
贺新用洪亮的声音说:“怎么不认得?你是黄筱琴啊!我在欣赏你的‘隐形翅膀’啊!没欣赏完我怎么接电话呢?”
黄筱琴就高兴地说:“原来你也爱这歌?”
“好歌我都爱。”
“那我们就算知音了?”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