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第2/4 页)
都觉得有这个可能了,更不用说旁的人了!
朱宣明感到自己水洗都不清了,张妙离开的时候还给了他一个森寒的眼神,他想辩解的话都说不出口了。
就算说得再多,有人相信吗?有什么用吗?
的确没有什么用,即使他明里暗里压住这些传言,却怎么都压不住,反而越来越甚嚣尘上。
现在,就连不明白江南银库事的百姓们,都能听到一两句“太子……”之类的话语,东宫简直不要太瞩目。
裴公辅和郑时雍对这样的情况感到忧心,在严令官员不得议论此事的同时,也派出监察御史去望风问故,以止住这股风气。
他们不知道太子是否与这两人之死有关,但他们很清楚,这些传言就是针对太子的。他们担心再这样传下去,太子会人心尽失,到时候局势就会动荡。
局势动荡,绝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
官员们虽然是嘴上不说了,但眼神交流间,都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对此,裴公辅只能苦笑道:“郑大人,就算压住这些官员也无补于,反而会堵住众口。待皇上回来看到这种情况,会更不悦。”
郑时雍叹了一口气,回道:“裴大人说的是,然此风不可纵,还是要压一压的。”
两位监国大臣对视了一眼,突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尺璧院内,顾琰听罢陈三娘的汇报,开口问道:“杀张龟龄的那些人,有线索了吗?”
陈三娘摇摇头,回道还没有。张龟龄遇害一事,太突然了,那些蒙面凶手逃逸得太彻底,一点线索都没有留下,陈通记查无可查。
顾琰眉头略皱了皱,暗道:没想到有人下手这么迅速,我大意了。看来,太子太招人恨了。
秦邑是她杀的,她敢杀了秦邑,就不怕会留下手尾,大理寺和刑部自然查不到什么。秦邑之死,她还想着牵扯出更多事情的,除了江南银库事外,还有旁的。
没想到,有人动作比她还快,将秦邑与江南银库事联系在一起,就连张龟龄都杀了。张龟龄一死,秦邑的死因就坐实在江南银库事了,也定与太子脱不了干系。
“全力查七皇子府,应该是七皇子做的。只是不知道,除了谢姿外,七皇子背后还有谁。”顾琰这样说道。
会利用这两个人之死对付太子的,除了崇德帝的皇子之外,不会有旁的人。二皇子废了,五皇子有衡看着,一时半会还起不了风雨。那么,就只剩下七皇子了。
七皇子又在搞风搞雨了,他的伤快养好了吧?
听了顾琰的吩咐,陈三娘点了点头,随后就离开尺璧院,按照顾琰的吩咐去查了。
陈三娘离开之后,顾琰吩咐水绿拿来了纸笔,然后拉拉杂杂地写些什么。她在想,七皇子会怎么对付太子呢?局势会怎么发展呢?她要不要加以阻止和推动?
就在谣言铺满地的情况下,巡幸江南的崇德帝返回京兆了。
(章外:第一更!)(未完待续。。)
ps: 第一更!感谢书友150123074406527、kssherry、爱听书的sarah、桑德娜、考拉515的月票,谢谢大家!
523章 帝归
(第二更!)
中元节前,崇德帝便回到京兆了。帝王从容自若,但随同的官员们,就不是这样了。
他们风尘仆仆,个个脸色都不好,特别是户部和御史台的官员,简直是墨黑着脸。
崇德帝这一次巡幸江南,是为观风问俗、忧勤兆庶,也是为了观人好恶、用为鉴诫。在离开京兆之前,官员们都想到或会遇到一些不平不法事,正好显帝王恩威、德敷百姓。
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会遇到江南银库这么大的事,就连事前有所察觉的御史大夫俞恒敬,都没有想到会这么严重。江南银库是国朝两大库之一,是大定民生的基础,与国朝强盛密切相关的所在。现在,竟然出了这样的事情,实在让官员们无地自容!
承平有腐,这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事,但像江南银库事这么严重、牵涉官员如此多的,在大定几十年来都极为罕见,更别说是在崇德年间了。
皇上在江南府的时候,只是重罪了江南府某些官员,江南府尹于道远、杭州刺史杨高已经被夺职下狱,连同江南银库主事廖九端等许多人,都被带回来了京兆,留待大理寺和御史台一一审查。
这还是其中很少一部分的官员,细究起来,整个江南府的官员都没有几个不沾身。如此重大的事情,还是皇上巡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