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面上是两个身着白色臃肿服装的人,他们先后缓缓地爬出一个奇形怪状的物体,然后幽灵般地踏上了一片寸草不生的土地。可别小看了这个简单的?面,虽然它和现在任何一台光怪陆离的电视晚会相比,实在说不上好看,然而它却是一个人类有史以来从未见过的情景。当晚,凡是目睹了这个情景的人,无不纵情欢呼、热泪横流、夜不能寐。因为,当晚发生的这件事,使宇宙从此成为人类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后来,人们公认那一天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
那一天,就是1969年7月20日,人类登上月球的日子。
1969年7月16日,从午夜2点起,来自美国各地的100多万观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近4000名记者就开始云集肯尼迪航天中心。早晨4点钟,参加登月飞行的3名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就起床了。他们洗了澡、刮了脸,然后享用了返回前在地球上的最后一顿早餐:牛排、鸡蛋、烤面包片和咖啡、橙?。吃完早餐,他们穿上了厚厚的宇航服,坐进面包车前往39A发射台。
首次载人登月飞行的宇宙飞船被命名为“阿波罗11号”。其中,指挥舱和服务舱被称作“哥伦比亚”,登月舱被称作“鹰”。
美国东部时间9时32分,“土星5号”火箭点火升空。在?滚的浓烟、烈焰和震天动地的轰鸣中,“土星5号”火箭托举着顶端的阿波罗11号飞船,就像一只巨大的?笔直插蔚蓝的天空。当火箭拖着500多米高的烈焰离开发射架时,人群中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从地球到月球有38万千米之遥。在这漫长而又艰难的旅途中,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精心操纵着飞船顺利地完成了地球轨道飞行、奔月轨道飞行和环绕月球轨道飞行。飞行中,3名航天员除了完成每天必要的工作和休息外,还进行了多次电视转播。他们拍摄的指令舱、登月舱以及太平洋和美洲大陆的?面使地球上的亿万观众大饱眼福。
?过4个昼夜紧张的飞行后,阿波罗11号飞船终于飞到了预定的月球着陆点上空。7月20日,醒来后的航天员们开始登月前的准备工作。按照预定的“月球轨道交会”计划,指令舱驾驶员柯林斯将单独驾驶“哥伦比亚”号指令?服务舱在环绕月球的轨道上继续飞行,而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将乘坐登月舱“鹰”在月球着陆。分离之前,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幽默地向柯林斯话别:“喂,我们要走了,很快就会回来。等着我们,别离开。”柯林斯笑着祝他们好运。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用食指和中指打了一个V字形手势,意思是“胜利”和“成功”,然后通过连接通道进入了登月舱“鹰”。
按照休斯敦指挥中心的命令,航天员将“鹰”和“哥伦比亚”号分离开来。阿姆斯特朗兴奋地向地球报告:“‘雄鹰’已?展翅了!”两名航天员又向柯林斯喊道:“再见,后会有期!”
关键的时刻就在眼前,成败在此一举。当时,美国宇航局位于休斯敦的约翰逊指挥控制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以及全世界收看电视的5亿多观众和收听广播的十几亿听众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知,最怕出问题的节骨眼儿上却偏偏出了问题。就在“鹰”下降到距离月面9000米时,登月舱计算机的警报灯突然亮起来,这表明计算机出现了故障,可是它却并没有显示出故障的数字符号,这说明故障是预先没有想到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是继续降落,还是中止降落?休斯敦中心的指挥人员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这时,个别控制人员已?紧张到了极点,尤其是制造这套计算机厂家的技术人员更是如坐针毡,他们忐忑不安地祈祷上帝保佑。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巅峰时刻鹰已降落(2)
关键时刻,两名航天员表现出他们特有的沉着和冷静。他们一面不断用“沉着、沉着”的喊话互相鼓励,一面想方设法找出故障的?因。与此同时,临危不乱的休斯敦指挥人员也在帮助他们分析。依靠丰富的?验和学识,在短短的几秒钟内,他们马上判断出故障很可能是计算机过载造成的,于是果断地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不用理会警报,继续降落!
事实证明,指挥人员的决定是正确的,计算机的警报灯过了一会儿就熄灭了。这次警报是因为计算机被请求马上处理的事情太多,从而出现了“指令溢出”,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航天员和地面人员度过了第一场虚惊。
然而,计算机故障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