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3/4 页)
,她是没有轮回的人,不可能再遇到卢珃了。她没有亲手替卢珃报仇,因为皇帝也需要这个结果,他需要亲自报仇,才能完结他和卢珃的感情。
但愿他能在轮回里找到卢珃;愿他们能在最初的年华里找到对方,没有遗憾,没有病痛,没有生与死的阻碍。
“而我呢?”凌青菀心想,“我和安檐是没有来生的,只能把这辈子过好。”
她这么下着决心。
太后去世了,凌青菀重生之后最大的盼望实现了,往后她只需要和安檐过些平淡的日子即可。
她这么想着,迷迷糊糊睡着了。
不成想,半夜的时候,盛京城里的钟全部响了起来,钟声响彻寒夜,惊醒了所有人。
凌青菀猛然惊醒。
听到这钟声,她的眼泪突然似决堤:皇帝驾崩了!
这是皇帝驾崩的丧钟!
太后驾崩还没有一天,皇帝就驾崩了。
“他自幼病痛,没享受过世间的繁华,被迫推上皇位,熬了这么多年,总算解脱了。”凌青菀心想。
她再也没有睡着,睁大眼睛直到天亮。
凌青菀不知自己到底是什么情绪。
丧钟久久不歇,她的眼泪又夺眶而出,再也忍不住。
她想,结束了。
太后是怎么死的,凌青菀没有兴趣。朝政大事,不能她能操心到的。而皇帝是怎么死的,她是知晓,他是病势。
但是抛去这些,都结束了。
她作为卢玉的那辈子,随着卢珃仇家、卢珃爱人的去世,应该都结束了。
她已经没有牵挂了。
以后,她只是凌青菀了。
想到这里,好似要和卢珃彻底割开,凌青菀心如刀绞,她的眼泪又涌上来。
***L
ps:注1:我知道“驾崩”是死的最高等级称谓,以前一直以为,只有皇帝的死才可以称为“驾崩”,太后啊皇后啊等称为“薨”。今天写到这里,怕自己记得不清楚,特意去查下,才知道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帝等人的死,都要称为“崩”。
史料记载的太后驾崩,是这样用词的:“太祖皇后宋氏,太宗至道元年四月二十八日崩,帝出次,素服举哀,辍朝五日。”
可现在的影视剧里,太后的死普遍称为“薨”,这是错误的。怕大家下意识把错误的当成正确的,所以标注下。
☆、第227章各自的安排
第227章各自的安排
建平十二年十月二十日,皇太后王氏驾崩;谥号成宗恭圣仁烈皇后。
十月二十一日,皇帝驾崩,梓宫停灵在寿安殿,赐庙号孝宗。
而后,嗣皇帝赵祎继位,年号天禧,明年就是天禧元年。
赵祎,就是赵祯的四弟,纪王府的四太尉,年仅十二岁的孩子。
按孝宗遗嘱,安肃位列宰相,辅佐新帝;杨宰相植党营私、贪污受贿,革令致仕,安肃取而代之;太原王氏子弟王玉廷,王太后的亲侄儿,提拔为吏部尚书,六部之首。
安檐被封为禁军殿前司都点检,同时任侍卫司副都指挥使。
朝廷的兵权分为中央和地方。中央军权就是禁军,而安檐一个人,独霸了禁军,等于掌控了天下一半的军马。
这个遗嘱一出,满朝哗然。
凌青菀也是听她大哥说起的。
自从皇帝驾崩,她就没有再见过安檐,已经好几天了。
她知道,安檐现在肯定忙得脚不沾地。
这些消息,都是凌青城或者凌青桐出去打听,回来告诉她们的。
“你姐姐活着,最大的心愿就是你好。。。。。。”
“朕会提拔安家,更会提拔安檐。。。。。。”
凌青菀听说安檐已经被破格提拔为禁军殿前司都点检,就想起了皇帝之前对她说过的话。
皇帝说,卢珃最大的心愿,就是保护卢玉。而皇帝也要走了,他没有什么能为卢珃做的,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保护好卢珃的妹妹。
同时,安肃是皇帝的恩师,也是皇帝仅剩的亲人,比他胞姐汝宁长公主还要亲。他提拔安家和安檐,一方面是为了卢玉,一方面也是安排他恩师的将来。
“二哥太年轻了,只怕军中和朝臣都不服他!”凌青城也听说了。高兴之余。也为安檐担心。
安檐年纪小,而且没有军功。别说军中将士,就是那些朝臣也没有一个人信服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