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4 页)
奈的情况下,又在另外的一份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赫尔曼·戈林。因为这份与其说是合同的东西在他看来还不如说是一份联合性质的条约,因为上面非常明确的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内容包括:
1、戈林将把他旗下指挥的国家秘密警察部转交给帝国保安总局局长威廉 鲁道夫 赫斯,并且保证从此以后在普鲁士戈林不在拥有和建立类似国家秘密警察这类的国内安全情报组织。
2、而作为对戈林的回应,威廉 鲁道夫 赫斯将向戈林提供一切情报上的支援,包括为戈林登上帝国航空部长提供应该有的支援。
3、戈林的普鲁士警察部和赫斯手下的帝国保安总局在其它的行动上保持一致,忠于总理,不干涉德国的未来政治走向。
4、如果有哪个人敢和他们乃至帝国作对的话,无论那个家伙是什么人,两个人都要联手攻击,共同对付。当然,这最后一条是在戈林如愿的当上帝国航空部长后才能生效。
虽然和原先预计的还有一点偏差,比如说条约中没有规定戈林不能拥有自己的国外情报小组,和当戈林当上航空部长后,能够建立隶属于他的情报组织等等,但是做为一个临时性的条约,能够这样做已经够了,至少现在来看季明还是对他十分的满意的,而戈林在得到那么多好处后,相信他也不会多说什么闲话。
那个大胖子戈林心满意足的前脚刚离开季明的办公室,后脚,季明就拨通了通往巴伐利亚的专线电话。这个电话是海德里希昨天才设置好的,以前保安总局和几个地区的分部的联系都是通过大功率电台,不过由于慕尼黑地区靠着阿尔卑斯山脉,所以通讯的质量一直不是很好。所以在希特勒登上帝国总理的位子之前,季明和海德里希就着手开始修建一条由柏林通往全国各地的通讯网络,当然,这个计划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好在保安处有的是钱,所以进展的速度并不算太慢。而后来由于希特勒的上台,所以这项计划的速度又加快了不少。巴伐利亚的线路是第三个竣工的,12月6日他们进行了最后的调试,可以说今天才得以完工。在专线电话中季明告知了驻巴伐利亚的保安处负责人,只是告诉他们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杜鹃该出来了!”
在接到这个命令不是命令的暗号后,巴伐利亚的保安分局立刻行动起来,很快几辆黑色的轿车就开出了慕尼黑的保安总局分部。按着他们按照事先提供的地址找到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公寓搂,并且在众目睽睽之下带走了公寓楼里面一个单元内的所有人。
接着季明向海德里希发布了一连窜的指示,并且和戈培尔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通话。不久以后,在当天的晚上,德国大部分的报纸都在头版报道了这样一个内容,而内容的标题则是惊人的一致——《国会大厦纵火案的内幕》。
看到这份充满了隐秘和暗示的标题,而且是出版在几乎所有大报纸的头版头条,这绝对会引起大部分人的兴趣。不过里面的内容却很平淡,至少没有题目说得那么富有噱头。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这里面详细的介绍了纵火犯马里努斯·范·德·卢勃的身份,从他出生时间,到他何时参加共产党,何时参加了一个左派的组织国际共产党,接着里面又详细的介绍了那个所谓的国际共产党的详细情况,包括他们的党章和所谓的行动纲领。突然间笔锋一转,报道里面又开始谈起了国社党对于这次纵火案发生后的反应,然后中间穿插了几张黑白照片,包括救火、维持秩序、抢救文物,当然戈林那张如同大熊般装束的照片和希特勒他们和巴本会晤的照片放的最大,摆的位置也最显眼。接着里面开始引用起几个事发时候的当事人的证词,包括那个神学院的学生,警察和部分市民所目睹的情况,当然也包括对事发的时候戈林和季明他们那些高官当时在哪里,干什么的详细说明。最后文章再次的介绍起了国会纵火案发生后,所有的党派都开始对此进行了谴,唯一没有出声的就是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不过最后的一条季明玩了一个花样,因为在大火发生后一个小时内,两个党派中几乎所有的中高层人士全部给季明软禁了起来,他们当然没有办法谴责和辩驳了!不过大部分普通的平民可不这么认为,由于季明的几个花招和文章作者的生花妙笔,所以普通的不了解事实真相的市民很快就直接的认为国社党没有参与这次可怕的恐怖事件,相反的,这些阴谋全部是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领导的左派势力所干的,原因是他们害怕国社党的壮大。虽然在报纸里没有说过一句是左派放火烧大厦的文字,但是绝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
不过,希特勒看了报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