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页)
回来了。”稚童眨着眼睛,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是么?”她目光微黯,转头看老人时却一脸明媚,“烦请带路。”
黄正武解了他的穴道。
“你们究竟是来做什么的?”老人看他的目光更加敌意。
“借宿?打尖?落脚?您随挑一个,到了明日我们自然拍拍屁股走,您就是留也留不住。”孙化吉油滑道。
老人经过岁月沉淀的眸子在明泉等人脸上一一掠过,最后无奈地收起孙化吉依旧递在手上的小块银子,转身朝村落的方向伛偻而去。
稚童天真地咬着手指,跌跌撞撞地跟在他身后。
一老一少的背影在夕阳下拖得老长。
几个烙饼被放在火上轻烤。
明泉喝了几口月下酌,胃一下被热浪覆盖,屋里暖和的气息让她昏昏欲睡,好不容易半支起脑袋,瞥见斐旭和孙化吉正天南地北扯个不停,不时传出几声心照不宣的暧昧笑声,让其他人规避三尺。
慕流星和跋羽煌相对无言,一个托着娃娃脸,盯着手上木镯发呆,一个靠着墙闭目养神,好似与世隔绝,不过每当斐旭和孙化吉声音轻了些,两人的耳朵就会敏感轻颤。
沈雁鸣缩在角落里,旁边挤着黄正武,俊秀的面孔挡不住连日的疲惫,眼底微染青灰。
这些人若在外头,必然是各自有各自的盘算,相见未必相交,如今却一起挤在这样一间漏室里,明泉不禁觉得有些奇妙。
门帘被轻轻撩起,珐夏托着水盆,锐利的眼神先是环顾一周,然后在跋羽煌身上凝了凝,才走到明泉面前,“小姐,洗。”
她说得虽是汉语,却带着浓浓的北夷口音。
明泉伸手绞了把汗巾,在额头、脸颊轻轻擦拭。
“护院大人。”侍卫低沉的声音在门帘外响起。
明泉不着痕迹地皱眉。哪家护院会被称为大人的?
黄正武也被这称呼惊了下,匆匆起身,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屋外。
明泉将巾帕放回水盆,又支着下颚发起怔来。
门帘又被掀起,黄正武半跪递出三个匣子。
孙化吉和慕流星的目光同时淡扫了下,又若无其事地转了开去。
八百里加急的密奏匣子?明泉伸手接过,觉得匣子有些沉。
打开第一个匣子,展开纸卷,映入眼帘的,却是连镌久苍劲又不失秀雅的笔迹。他将今日朝中发生的事淡述了遍,无什特殊,只是最尾写的句话,颇耐人寻味:萧墙霜凌,鱼池火殃。
若萧墙指的是后宫,那么能被殃及为池鱼的也只有朝廷了。
她将信又从头至尾读了遍,默记于胸后,将它缓缓丢进烤火里。
纸在火焰中软软倒下,化作灰黑。
她将匣子收在怀里,又打开第二个。
纸卷铺开,梅香盈鼻。嘴角悄悄上弯,明泉的目光柔下几分。
安莲惯写柳体,三分清瘦,七分飘逸,彭挺之事在他笔下潦草数笔,即一目了然。信最尾的宫字收尾处,墨迹粗浓,想是笔落之后,又停留许久。
她脑海中慢慢幻出那时的情景。
乌发垂肩,素袖逶桌,清冷绝俗的眼默然凝视于最后一笔,嘴唇微紧,踌躇半晌,提笔落款。
笑容止不住又扬了些,她将信折起,贴身收好,抬头,发现跋羽煌不知何时睁了眼,正定定看着她,眸中精光隐现不定。
不欲被他坏了好心情,她低头,打开第三个匣子。拥有密折匣子的人不多,这第三封,多半是出自段敖之手。
打开信,所料不差,一眼看到信尾,果是他的作风。
童堤之事已有眉目,牵扯甚大,不宜亲往。
她出巡的事知道的人不多,段敖正是其中之一,走时斐旭保荐的人,应不会出岔子。何况这次出行,她要用他的地方不少。
比如童堤这案子,比如地方上的耳目。
将信信手丢到火里,她示意珐夏在桌腿长短不一小茶几上备下纸笔,侧头略作思索,便运笔如飞。
既入宝山,怎能空手归。段敖明面上劝她不宜亲往,心里恐怕巴不得她趟得越深越好。一个贪墨案子竟然查这么久还只有眉目?筑堤银子去了哪里?经手人是谁?负责筑堤的又是谁?顺藤摸瓜哪里有查不清的道理。只是樊州前巡抚安凤坡,雍州高阳王,都不是易与的主,就算把整个刑部拖下去,也未必扛得住。段敖到底是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明哲保身这四个字,确是懂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