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8宿,如今才死了27人,再加上我不正凑满数吗?为了秦国的未来,臣是不会在乎自己生命的!”
秦王政听了,也倔强地表示:
“只要是人,哪有不怕死的?谁敢再为此事进谏,我就当场用鼎镬来蒸杀他!”
于是下令接见茅焦,秦王政在殿上按剑而坐,准备当场给茅焦难堪。
茅焦从容不迫地慢慢走到秦王政面前,跪拜后便起身表示:
“臣闻热爱生命者从不忌讳论及死亡,热爱国家的人更不应忌讳论及亡国的危机。因为忌讳论及死亡的人,反而会疏忽健康,无法获得长生;忌讳谈论亡国危机者,反而会使国家不得永存。所以死生存亡之事,一向是圣明的君王非常关心的,难道陛下真的不想听听看吗?”
秦王:“这又怎么解释呢?”
茅焦:“陛下如今犯了狂悖之行而不自知,既车裂假父(谬毐)、扑杀两位不懂事的幼弟、将亲生母亲软禁在雍宫,又残杀进谏之士,这不等于是夏桀王和殷纣王的恶行吗?陛下若不自省,秦国的形象一夕之间会给破坏殆尽,天下有才学之士,还有谁会心向秦国呢?臣真的为陛下感到担忧啊!臣现在要说的都讲完了,请快处死我吧!”
说完,茅焦当延解下衣服,准备受刑。
秦王政听完,却立刻亲自下殿,双手扶起茅焦:
“先生请穿上衣服吧!寡人愿意接受你的进谏。”
并当廷封赐茅焦为上卿。
后来秦王政自己果然亲自驾车,并空出左边尊贵的座位,到棫阳宫迎接太后返回内宫,仍以母亲之礼侍奉之。
秦王政的开明形象,立刻传播到全中国。
大梁(魏国)兵法家尉缭,也在秦王政取消《逐客令》后,到达咸阳。他向秦王建议:
“以秦国目前的强势,其他诸侯早已有如秦国的郡县了。但最怕的是我们自己一时大意,让其他诸侯国因利害相结合,反而会给我们严重的威胁。
“所以我建议大王要能舍得花大钱,贿赂诸侯豪臣,以扰乱其政策。依臣估计,大概只要三十万黄金,便可以把诸侯全部消灭掉……”
秦王政非常欣赏尉缭的学识,对他更是特别礼遇,甚至赐与自己的衣服和饮食(依当时习俗,表示非常重视之意)。
但极端理性又冷静的尉缭,对秦王政的刻意热情,反而大不自在。他私下对朋友表示:
“秦王的长相鼻高眼长,胸挺如鹰鸟,声大若豺狼。这种人通常残忍而无情,未成功时,能强制忍耐,礼贤下士,一旦达成目的,可是会噬人的。我不过是位平民,秦王却破格礼遇,这种恩惠我是承受不起的。我预测有天秦王若果真统一天下,那恐怕所有人都会成为他的奴隶……”
尉缭害怕秦王政反面无情,乃趁机逃亡,但秦王却没有生气,仍亲自把他找了回来,并特别授以间谍情报及政治作战的重责。
《史记》有关尉缭的记载仅止于此,但我们仍可由秦国日后并吞六国的策略上看出,尉缭的建议,秦王政几乎是照单全收了。或许尉缭后来仍为秦王的热情折服,发挥他空前的组织天才,用谍报和金钱组织一个严密的CIA特务体系,瓦解了六国的防卫,也让秦国顺利地完成了天下统一。
孤愤说难,学者不敌策土
在这段期间,外籍政客虽大多能得到秦王政的重用和礼遇,但有一位最投合秦王口味的学者型政客,却因急于想在这股统一热潮上有所奉献,而不幸陷入了个人悲惨的命运。
韩国的青年贵族韩非,以擅长论述刑名法术之学而闻名,曾数度上书韩国国君,建议实行全盘性的革新变法,以拯救韩国日益衰退的国力,但却一直不被采纳。于是他退而述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56篇论文,共十余万言,更使其国际间的知名度大增。
秦王政闻其名,很想和他见面,乃派人要求韩王以韩非为特使,前来晋见秦王。
对韩国已彻底失望的韩非,认为秦王政或许才是他值得托命致力的“老板”,因此也利用这次出使秦国的机会,主动向秦王政提出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建言:
如今泰国已拥有数千里的国土和上百万的战斗军团,号令严明,制度井然,如此的国力,是天下诸侯所无法相比的。
因此,臣冒昧求见大王,想提供奏国平定天下的具体建议。大王如果能接受我的策略,相信必能一举攻破天下群雄。我敢大胆建言,我的方法如果不能马上降赵、灭韩,使魏楚称臣、齐燕求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