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些交通不便的地方往往是那些老送报员挑剩的,这些地方大多是在城乡接合部,路不好走,又没有路灯,凌晨出门天没亮,连人带车翻到沟里的情况经常发生。
入户送报,邢永平说抢的是时间,每到一个楼道就要飞身下车,把车支在楼门口,上锁,然后闪进楼中,一步三个台阶地跨步上楼,往信筒投递报纸,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2分钟,快、准、稳是对一个熟练送报员的要求,为了让报纸及早送到用户手中,就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要求,因为如果用户投诉,公司是要扣员工工资的。
工作时间一长,邢永平逐渐从中摸到了一些门道:单位、机关最好送,因为那些地方有收发室,几十份、十几份报纸往收发室一放就可以转身上路;最害怕的是老居民楼,没有电梯,全得两条腿;事最多的是新小区,首先是保安经常不让进,好不容易打通关节,能进了之后,现在很多单元门都设有门禁,没有密码只好让户主开门,时间长了,住户也有意见,他们向物业反映,物业说送报员可以配门禁磁卡,但需要交押金,每张磁卡20元,主管他们的站长犯了难,送报员哪里有钱为一个小区就掏200多块钱去配门禁磁卡?
邢永平做送报员一年多了,他看同行有不少骑摩托车送报,省力省时间,他也想买一辆,半年前,买摩托车的钱就凑齐了,之所以拖着一直没买,是因为邢永平听说办个车牌太贵。不少同行的摩托车没车牌,却也上路了,可整天提心吊胆,东躲西藏的,就怕被罚款扣车,血本无归,邢永平可不敢冒这个险。
每天16∶00~19∶00,邢永平会背着沉甸甸的一大兜过期杂志到地铁上去卖,5元一本,每天能卖十多本,赚个10~20元钱没问题,一人一天打3份工,这么拼命,邢永平说这是为了他的一个宏伟远大的计划——开个书报亭,尽管现在还不可能,但邢永平感觉自己越跑越近……
我的白天在午夜
采访对象:麻杏菊,女,47岁,甘肃武威清源镇人
人物群体:环卫临时工
人数总量:2�5万人左右
群体特征:清扫马路和人行道
月均收入:800元
在不到4平米的休息室里稍作休息后,麻杏菊拿起扫帚和簸箕开始上工了,此时的时间是22∶00整。同事交接班前把整条马路清扫了一遍,所以刚接班的20多分钟,基本没什么活儿。麻杏菊沿街骑车“扫路”,用“万能夹子”沿街拣一些烟头、小的纸片。
今天,麻杏菊要实施一项计划,做一件维护自己工作尊严的事。赶在23∶00前,麻杏菊到了车站,等候那辆1字打头的公交车。不一会儿,那辆公交车“如约而至”,两名客人下了车,车门关上后,缓缓驶向前方,没2分钟,从窗口如仙女散花般地飞出一把把撕碎了的纸片,那是公交车销售了一天车票的票根,麻杏菊迎着纷飞的纸片追赶着公交汽车,由于晚上车少,公交车开得出奇得快,麻杏菊骑车紧追,这已经在她工作的8年里不知道是第几次了。
让麻杏菊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这些公交车的售票员总喜欢把撕得剩一厘米的票根扔到窗外,而就是这些售票员这种不到两秒的举动,麻杏菊和她的同事们往往要为此付出3个多钟头的时间清扫,由于纸片碎小,经常是粘在地上,扫不起来,雨雪天清扫这些纸屑更是难上加难。
追了三站,麻杏菊终于追上了公交车,她招手示意司机先别开车,然后跟车上的售票员客气地说了这件困扰她们多年的事,并嘱托售票员跟同事都说说,别再乱扔票根了。看得出,售票员已经在为自己无意识的举动脸红了,麻杏菊长长地舒了口气,她说:“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指责,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昨天,麻杏菊申请到了一辆垃圾清扫车,“今天能追上公交车,多亏了它!”麻杏菊一边擦拭着车身,一边说。她负责的这个路段,属于重点区域,白天人流相当密集、流动性比较大,晚上的清扫工作,有利于早上人们上班时有个干净卫生的环境。有了垃圾清扫车,既加快了工作的速度,又减轻了自己的压力,麻杏菊很满意。
1997年,麻杏菊随考上北京名牌大学的女儿来到北京,为了给女儿凑学费,麻杏菊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又向去世丈夫的父母家借了3000多元,好不容易将女儿第一年的学费凑齐交上。
来到北京后,麻杏菊拾过破烂,在工地上帮过工。一年后,环卫公司招聘清扫工,麻杏菊说:“这工作的用人要求不高,对文凭没啥讲究,年龄在18~55岁之间都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