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解释,据实说道:
“罪臣生在边陲蛮荒之地,实乃井底之蛙,哪里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阔?更没有想到中原如此富庶,大商如此强盛!罪臣原本就是乡村野老,即便换件袍子,也是兽皮裹体,站在都城街巷,也像猴子进城,惹人发笑哇!”
他的话很朴实,加上浓重的西北口音,听来有几分幽默,把大殿里的人逗得哄笑起来。
纣王挥挥手止住笑声,问道:“姬昌,你这次来朝觐见,鹰贡可曾带来了!”
姬昌心下忐忑,低声回答:“罪臣就是为缴纳鹰贡的事情而来,只是……”
不等他把话说完,费仲在一旁插嘴,口气盛气凌人,嗓门也很大:“既然是缴纳鹰贡,那就当着大王的面,让众位大臣也开开眼吧!”
散宜生陪同几名士卒抬着一只笼子,用枝条树叶蒙得十分严实,小心翼翼走进大殿。
士卒小心地扒开树叶,笼中那只秃鹫伸长脖子,张开利嘴,拍打着翅膀,发出一声震耳怪叫!笼子被踢翻了,在大殿里滚来滚去,凶猛之势,煞是吓人!
端坐绣团的大臣们受了惊吓,纷纷跳起,四处躲避!
幸亏几个士卒很是老练,拧住脖子抓住双腿,才将秃鹫制伏。
纣王却端坐着,目光不看姬昌,盯着笼子,冷冷问道:“为何只有一只?余要的是二十只!”
姬昌赶忙行礼,恭顺回答:“大王恕罪。为这一只秃鹫,就夺去西岐两千鹰奴的性命!大王仁德,垂怜西岐,恳求免去鹰贡吧!”
纣王板起面孔,斥道:“用鹰贡抵免叛逆之罪,余已经对西岐广施仁德!否则,余早让你西岐灭国绝种了!如果你姬昌得寸进尺,敷衍朝廷,那就休怪朝廷兴兵问罪了!”
姬昌一副驯服状,话也说得不温不火,入情入理:“罪臣是大商的臣子,生死攥在大王手中,姬昌已是垂老之人,死期已不远了。罪臣是在为黎民求生呀!祁连秃鹫乃西域猛禽,又藏于高山冰峰之上,成群出没,袭击人类,撕肉喝血,生性残忍。虽有万人围攻,也敢盘旋空中,发动袭击!罪臣不忍看鹰奴用上千条性命却难以捕到一只秃鹫,长此下去,西岐不被大王灭种,也要被秃鹫吃光的!”
纣王听了,心中暗暗得意,便放低嗓门说:“好你个姬昌!如果你治理不好西岐,就把罪过转嫁到余一人头上,你的胆子也太大了!”
姬昌做出无奈的情状,说:“姬昌既无能耐更无胆量,否则岂能让秃鹫都吓得魂飞魄散了呢?不如大王另选能人治理西岐,罪臣甘愿退隐山野,耕田种禾,老死残生!”
纣王被他搞糊涂了,传闻姬昌是个善于治国的能人,没想到竟如此软弱,果然如此,也就不必多虑了。但是又不放心,便想试探一番,看他是真愚钝,还是佯装无能。
纣王帝辛生下来就与常人不同,尤其是那双眼睛,重眸双瞳,一只鹰眼,凶煞勇猛,眼珠发黄,瞳孔很大,发出电光;一只猫眼,眼珠转色,时而发蓝,时而发绿,瞳孔很深,发出幽光。瞪起眼珠看人时,如同吊睛猛虎,能生生把人吓死。此刻,他眯起猫眼,启开一道细缝,说道:
“姬昌,余听说你和戎狄关系搞得不错,有没有这回事呀?”
姬昌听到这一问,心里打个激灵,略微沉默一阵,回道:“大王容禀。西域戎狄堪称马背强寇,逐水草生存,居无定所,忽东忽西,捉摸不定。西岐靠耕种为生,贫困弱小,如同虎穴之侧偷生的羔羊。如果不与他们搞好关系,和睦相处,岂不早成虎口之食了吗?”
他的话引起朝臣们的同情,纷纷窃窃私语,怜惜西岐生存的不易。
纣王依旧眯着猫眼,加重了语气说:“西岐弱小,也是大商的领地。你是管辖西域诸国的伯侯,负有节制、守边之责,岂能容忍戎狄任意欺凌朝廷边民?戎狄早已被先朝制伏,称臣于大商。这些年自恃称强,不服管辖,连续抗旨,拒交玉贡。作为大商臣子,你周侯难道没有失责之罪吗?”
姬昌又将脑门重重叩在地上,连声说:“罪臣有罪,罪不容赦!但是西岐实无搏虎之力,乞求大王明鉴!”
纣王突然半睁猫眼,厉声说:“你就知道惧虎,难道就不惧龙吗?戎狄虽然张狂,胆敢挑衅大商,余决计杀他个片甲不存!如果朝廷调十万精兵给你,你能将戎狄的老窝端了吗?”
姬昌挺起腰板,慨然回答:“罪臣有此将功恕罪的机会,甘愿为朝廷效命,九死不悔!”
接着他把话锋一转,又说:“不过,罪臣有言相谏,请大王思量。西域地面广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