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页)
行说的鼓动下,变成了无赖,对汉朝使臣威逼利诱,索要无度,如果索要不到,便发兵攻入汉境。匈奴人一直奉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原则。
一旦发现汉军松懈,便劫掠一番。汉大军一到,早跑得没了踪影。
躲又躲不起,打又打不了,茫茫草原,去哪寻觅那些匈奴悍匪?边关守将只能望草兴叹。
匈奴人不单劫掠边境人口财富,而且有时候连边境的政府机关都会招到破坏。
刘恒到达边关,看着边关苦难的百姓,望着茫茫草原,刘恒唯一能做的只是大发感慨:“为什么我没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军呢,要是有,我还忧虑什么匈奴呢?”
听到刘恒的感慨,时任中郎署长的冯唐跳出来说道:“陛下就是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军,也不会用他们?”
冯唐此人非常耳熟,得益于唐代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能出现在名篇中,虽说露脸的机会少,但也算一个人物。
冯唐的话让刘恒很生气,心想我发个感慨,你也得顶上一句!你以为你是谁?
刘恒碍于百官面前,只能把话吞回肚子里。
等人都散了,刘恒把冯唐单独召了进来问话,“为何在众人面前羞辱朕?”
换其他人听到这句问话准要尿裤子求饶了,但冯唐却面不改色答道:“鄙人不懂得忌讳!”
言外之意就是说别看你是皇上,老子怎么想就怎么说。
如果冯唐面前的不是刘恒,恐怕冯唐这辈子就完了,在皇帝面前敢这么说话,简直是找死。
刘恒却不然,他继续问道:“你怎知朕用不了廉颇,李牧?”
“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比如云中太守魏尚斩敌首六级,陛下却听信他人片面之辞削了他的职位,把他关了起来,请问陛下就算得到廉颇,李牧,能用吗?”
刘恒听完,思考良久,长叹一声,对内史挥了挥手,下令将魏尚放出,官复原职。
冯唐告退后,刘恒的脑中久久盘旋着冯唐的犀利言语,抬眼望着关城外一望无际的山脉,再次轻叹一声,心想自己并非雄才大略之人,匈奴问题只能交给后辈们来解决了。
刘恒怀着深深的忧虑结束了边关的巡游,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富国富民的工作中去了,虽然自己不喜欢刀兵,但刘恒很清楚,汉匈之间迟早要决一胜负。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尽量为这个时刻的到来积累国力。
文帝22年(前158年),常年边患终于演变成匈奴的大举进犯云中,上郡,离长安仅百里之遥。
匈奴的骤然出兵让汉廷极度紧张,刘恒派出三路大军拱卫长安,为了鼓舞士气,史无前例地亲自到军营里去劳军,劳军辛苦,不过这一趟跑下来,刘恒总算找到了一个可以依托的人。
他发现了周亚夫的将才。
周亚夫是细柳军营的主将,军纪严明,连刘恒进入军营都必须下马缓行。
刘恒很是高兴,谁说本朝无将,周亚夫是也!
匈奴入侵一个月后,老上单于突然病重,匈奴骑兵没有跟汉军正面交锋,便撤了回去。
刘恒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之后不久,刘恒便提升了周亚夫做中尉,掌管长乐宫的护卫。
文帝23年,夏夜,未央宫后殿一如往常般灯火通明,刘恒阅读完臣子的奏章,正欲起身,突然一阵奇怪的风将轩窗吹开,紧接着刘恒顿觉头晕目眩,一口鲜血竟喷薄而出,吐在简牍上。
在外面随侍的邓通见状神色大变,哭喊着:“皇上,皇上!”
当太医赶来的时候,刘恒在病榻上已经昏迷。太医把脉后,直向窦皇后与太子刘启摇头。窦皇后与刘启强忍的泪水顿时夺眶而出。
可能是听到哭声,刘恒微微睁开双眼,向邓通摆了摆手,传丞相申屠嘉,廷尉张释之,还有,还有中尉周亚夫速来候见。
不一会儿,三位大臣急急忙忙赶来。先后进入刘恒寝殿,出来之时,三人均脸带泪痕,向窦皇后和太子点头致意,却都哽噎无话。
窦皇后与太子刘启随之被宣了进去。
见着皇后和太子,刘恒示意其他人都出去,刘恒硬是强挤出一丝微笑,让原本哀伤的气氛更添几分凝重,安慰他们母女道:“皇后,皇儿,朕…朕…要去见先皇了,朝中诸事都已安排妥当,你们尽可宽心…”窦皇后和刘启早已哭成泪人。
此时此刻,垂帘外又是一阵哭喊。
“儿呀,我的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