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页)
在殷家筹备丧事、布置临时灵堂的时候,小町和隆龙两人常常伴随在殷婉方夫妇的身边。因为他们的热情、机灵,很快成为不可多得的朋友和帮手
孙隆龙有时还是会表现出让小町感到“丢人现眼”的孩子气——他不嫌有失身份,屁颠颠地跑去帮殷家的司机擦车洗车。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人家套近乎、拉家常,车里车外,好奇地东摸摸、西摸摸的,活像个这辈子没见过汽车的乡巴佬。
有一天,孙隆龙突然没头没脑地问小町:“你和郑宏令在开车去太湖别墅的路上,途中没有加过油吗?”
小町不觉得这件事情是否很重要,她只能告诉隆龙说:除了上厕所,郑宏令从始到终是与自己在一起的。
应该说,小町和郑宏令因为这一事实,都拥有绝对完美的“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明。
隆龙非要小町提前在上海就冲洗出了她在上海和太湖别墅拍摄的所有照片不甘善罢的小浑球儿,这次的确表现出了令人称道的认真和执著。他甚至恳求小町,要设法在闲谈中套出一个细节——殷婉方在苏州购买苏绣的商店和借了汽车给她开到太湖别墅的朋友
然后,人家还真的专程跑到苏州去了一趟。确认到了那天殷婉方驾车离开苏州的时间——同样完美而无懈可击的是:在自己的母亲被杀害的时间段里,她只能是驾车行驶在从苏州到无锡太湖的公路上
那天,小町应邀陪同殷婉方到鸿升洋服店,定做了一身工艺讲究的黑色丧礼服。
这家洋服店因为创业的老板是位法国服装师,服装工艺都保留着欧洲贵族的全套讲究:那一袭设计独特的黑色金丝绒落地长裙,配了一顶带黑纱网面罩的美丽小圆帽子。
小町还主动请缨,雪里送炭地担当起捉刀代笔之职,起草一份简短而催人泪下的悼词。令郑宏令夫妇万分满意,感激不尽。
就在全家上下忙于筹办丧事的一天傍晚,阴雨到来之前的光线,郁郁地笼罩着四周殷达和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老人分明听到一个轻而遥远的声音:
“爸爸——”
当时,殷婉方、郑宏令和小町,正好都站在殷达和的身边,等待他对丧礼日程的安排发话呢,眼看着老爷子脸色变得煞白。他几乎是用呼喊的声音问道:
“婉圆?是是婉圆吗?你在哪里?”
对方显然是果断无情地挂断了电话。
殷老爷子颓然跌坐进沙发,目光呆呆地直盯着婉方,激动中交织着疑惑,好半天才又断断续续地说出一句话来:
“是,是是婉圆的声音”
小町转眸,立刻看到殷婉方和郑宏令的脸色,也呈现出瞬间的惊恐和疑惑。但是,婉方很快便镇定下来,吩咐家中所有人,只要听到电话铃响,都由她本人亲自来接听。
两个钟头以后,那个神秘的电话有一次响起,终于被婉方接到了——对方先是迟迟不出声,然后,用如同隔着一层云雾般的声音,犹豫不决地问了一声:
“爸爸在吗”
殷婉方简直是气急败坏地喊道:“你是谁?你不要放电话!说话啊,你真是婉圆吗?你”
对方显然又是那样毅然地挂断了电话。
婉方突然发出急促的哭声,痛苦得一筹莫展、不知所措。郑宏令只好扶着她赶快上楼,回到卧室里去。
小町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两口子的背影,嘴角泛起不为人察觉的憨笑
殷府的出殡仪式在三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应属于“革新、开化的典范”了——这是当时报纸对这场丧礼的评价:
一张半身油画肖像,绘制出了死者生前的高贵、端丽和矜持。覆盖着金色织锦缎的棺木,摆放在肖像的正前方,周围簇拥着大量的白色鲜花。
客厅门外和厅内沿墙,放满来自个人、公司或社会团体吊唁的花圈。为了烘托出哀悼的气氛,大厅里没有开电灯,只有上百枝白色的蜡烛,影影绰绰,更显出一种阴郁而神圣的气氛。
丧主家为等待参加吊唁的来宾们,特地在面临花园的大阳台上放置了一些罩着白布的椅桌。全身素青的仆人们,随时保证供应着所需的茶点一切都安排得周到得体。
外面,天色突变,一阵阵带着雨腥味道的湿润的风吹拂而来,高高地扬起了大厅的青纱落地窗帘,掀动着花圈上一幅幅白绢的挽联。随之,便哭泣般地开始飘落起凉飕飕的雨点儿来
到来的客人,开始轮流走进了殷府的吊唁大厅。逐一站在遗像和灵柩面前,根据自身的信仰习俗,或行三鞠躬礼,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