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半年度资料显示:香港恒生指数累计下跌超过了5000点,跌幅超过20%,国企指数一季度累计下跌,最低跌幅达;红筹股指数一季度下跌了;香港整体总市值共蒸发万亿港币。
也就是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1/3在一季度里被股市打着水漂、漂走……2008年上半年香港股市恒指由1月初的27800点水平;回落至6月份的22000点左右;累计调整下探幅度近20%。随着港股反复进行调整和震荡;大市总成交额由2008年1月份每日平均成交额近1200亿元,减少到上半年每日平均成交额不足1000亿元,总成交额压缩近四分之一……香港股市经受着十分严峻的考验。
更为严峻的是,随着马英九选举的胜出,世界前20位经济体之一台湾地区与大陆经贸关系将彻底由阴转晴、由衰转盛,香港与台湾地区、内地的中转经贸作用将再度被更大极限地压缩,香港经济、资本市场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挑战——中国“直通车”比任何时期都更有特别的意义。然而“直通车”却迟迟无法开行,就是在每年一度的“两会”上,香港特首曾荫权再次呼吁尽快开行“直通车”。但内地与香港的资本“直通车”何时能发车、又何时能抵达香港股市?
内地与香港“直通车”为什么千呼万唤就是不出来?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直通车”还真有机会开行吗?直通车何时惠及600多万香港同胞?
如果说,“直通车”真的是一列众望所期的列车的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直通车”铃声何时响起?
共和国总理说,这件事情“非常艰巨”
2008年3月18日,也就是中国“两会”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顶峰时期,除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直通车”重申“不会动摇”之外,再就是当日《21世纪经济报道》这篇《强行平仓倒计时 港股全线告急》一文,论述分析了香港资本市场到通行“直通车”前的一切尖端可能。香港股市从2007年11月的点下挫到2008年3月17日的点,跌幅达34%,而2007年8月17日,港股势如破竹,竟然一举跌过19300历史新低,到了13000点附近,更有甚者,大量股票高位下跌幅度超过了60%。可谓“强行平仓进行时”,言下之意是 21说:“过了这个村就可能再也不会有这个店”了,香港股市全线告急,能等到“直通车”开到香港的这一天而举世利好吗?
“直通车”关系重大,除了能使香港资本市场“独享特权”的一飞冲天之外,那么中国周边、整个亚洲地区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等整个亚洲的资本市场都要受到这一环境的重大影响。“直通车”举措,不仅仅是解决香港一方的问题,还要考虑中国内地及周边一揽子重大资本环境的进出问题,仅考虑香港资本市场不足以体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现实地位和历史责任。
按2007年11月4日,中国政府总理*在出访乌兹别克前对香港传媒的说法是:“港股‘直通车’迟迟未开通,是要考虑多个问题的,包括法规监管、避免内地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同时要考虑大量资金涌入对香港的影响,保护香港股市的稳定”。这不过是外表,而内在更有一系列尖端、跨世纪的历史问题有待解决。
*说,总的目的是使内地股市保持一个平稳健康的发展状况,不使它大起大落,这件事情“非常艰巨”。*表示,将不用行政手段,而是采取市场的办法来解决股市的问题(说明:中国总理*有关“直通车”的论述,见2007年11月5日《南方都市报》封面文章《港股直通车或缓开》一文,作者:戎明迈 刘佳)。
这是*自2003年3月“十届人大”当选中国总理以来,在第二届总理任上第一次就中国资本股票市场“直通车”发表重要见解。中国总理思虑的中国资本市场开通港股“直通车”必须考量内地与香港间的“四大因素”:一、要有内地自由资金流动的法规监管体系;二、资金流入对香港及内地市场的影响;三、需要对股民进行风险教育;四、咨询各方意见,以免内地资本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和影响港股稳定。
*总理的讲话,显示了中国最高层已经认识到当前内地、香港股市非理性发展所带来的空前、巨大的潜在风险,更是对此前中国宏观调控不理想、CPI创十数年新高,中国局部油荒及全球石油逼近100美元的深谋远虑……在2007年、2008年新旧交替之际,美元继续暴跌、次贷危机还在发酵、油价高企不落、中国GDP近12%高烧等等。*对“直通车”的表态,是中国官方已经对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