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页)
海、江苏、浙江军政府和上海资产阶级的抵制,他们要求在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总机关,并提出有两省以上代表到会,即行开议。
11月11日,江苏、浙江、上海的3个都督电邀各省派代表到上海开会。11月15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代表在上海开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但武昌集团不肯退让,仍坚持会议要移到武昌召开。因为武昌是首义之区,多数省的代表已抵达武汉,同盟会主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也在武汉。最后,上海方面让步,议决各省代表赴武汉商议组织临时中央政府,但每省仍须留1人以上在上海,为通信联络机关。
11月27日,汉阳失守,武昌城处于清军的炮火之中。11月30日,各省代表不得不在汉口英租界举行会议,讨论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会议除制定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外,还确定临时政府为总统制共和政府。
12月2日,革命军江浙联军攻下南京。黄兴、宋教仁也从武昌到了上海,使上海成为革命党人活动的中心。12月4日,宋教仁、陈其美等出于维护同盟会革命领导权的目的,组织留在上海的各省代表开会,以投票的方式选举黄兴为革命军政府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并由大元帅主持中华*临时政府。对此,黄兴一再推辞,黎元洪却不甘居于黄兴之下而反对。12月14日,武汉、上海两地的代表齐集南京开会,决定根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总统,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12月15日,会议获悉袁世凯的议和代表唐绍仪已抵汉口,袁世凯有赞成共和之意,立即决定暂缓选举总统,虚位待袁。
而由大元帅暂行大总统的职权,并选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当时黎元洪在武昌,由黄兴代行大元帅职权,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这时,黄兴接到孙中山即将回国的确切消息,留在上海等候孙中山的归来。
12月25日,长期在国外领导反清革命的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孙中山,从美国经英国伦敦、法国马赛回到上海。全国各界一致要求选举孙中山为总统。由于他的崇高威望,12月29日,17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上午,孙中山从上海乘专列到南京赴任,下午抵达南京,一时欢呼声震天,军乐齐奏,长江江面的军舰鸣礼炮21响。傍晚,孙中山到达总统府。晚上11时,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成立。
………【第二节 袁世凯复辟】………
袁世凯(1859~1916年),字慰亭,别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是淮系军阀袁甲三的侄孙,曾两次参加乡试都落榜,1882年,随吴长庆督兵赴朝鲜。
1885年,经李鸿章保荐继任驻朝鲜商务委员,后以道员升调,留驻朝鲜全权交涉通商事宜。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其见局势严重,便请调回国。战后,袁世凯以浙江温处道留京听候差委。他命幕友译撰《兵法》12卷,因缘层递荣禄,受到赏识。
甲午战后,清政府以湘淮军不足恃,有意改练新军,袁世凯遂受到慈禧太后亲信荣禄的推荐,于1*5年12月被派到天津小站接管“定武军”十营。袁世凯以此为基础,并增募人员,编练“新建陆军”7000余人。
1*7年,清廷以袁世凯练兵有功,提升为直隶按察使,仍专管练兵事宜。1*8年9月,维新变法运动在光绪帝支持下达到*。慈禧太后、荣禄为首的顽固派密谋发动政变进行*。维新派鉴于袁世凯参加过强学会,懂外交,掌握军队,清光绪帝于9月16日召见他,特赏兵部侍郎,专办练兵事务。当局势危急之际,维新派要他“杀荣禄、除旧党”以助新政,他满口答应。但他回天津后,竟立即向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从而把维新派投入血泊之中。为此,袁世凯深得慈禧太后的信赖,并从此官运亨通,飞黄腾达。1*9年6月,袁世凯被提升为工部右郎,12月署理山东巡抚,率军在山东残酷*义和团。
1901年11月,李鸿章病死,袁世凯署理总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初,袁世凯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练兵大臣,并在保定创立北洋军政司,自兼督办,开始编练北洋常备军,且抓住了清朝京畿的警权。此后他又兼任督办商务大臣、电政大臣、铁路大臣等职。
1905年,袁世凯拼凑成北洋军六镇,实额共6万多人,除第一镇外,其余五镇全是他的嫡系。至此,以袁氏为首的北洋军阀反动集团的基本武力大体建成,成为清廷*人民的主要工具。袁世凯的权势急剧膨胀引起了满清贵族的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