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页)
排斥‘‘‘‘但渐渐看下去,就变得有些坚持萨琳娜的想法,改吧改吧,只要幸福就好~别再受折磨了~
看到孝庄有些改变着的态度,也有点心凉啊~文外还是很佩服她的~文里难免有些怨恨她,想她若真是如此,难怪会失去这个儿子~
还有一点~稚茵看文中出现过“中华”和“中国”的字样~严格地说,古代“中国”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当然,历史上的“中国”不等于今天“中国”的范围。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总之,一路下来,只觉得越看越是入戏,渐渐陷进文中,从开始的穿越方式,到萨琳娜带着两世的记忆周旋在爱情里,再到萨琳娜偶尔对宫中无奈的妥协,每一步都牵绊着稚茵‘‘‘随着他们的难过纠结,随着他们的甜蜜欣慰……
说到最后,还是希望小翼能坚持下去~哪怕是为了最初的心血来潮,为了其他认真看文的读者,或是已经20几万字的经历~
加油!!!……小翼新年快乐!!!
--------------------------------------------------------------------------------
作者回复:
曲子叫梅雨帘,话说前面很多章都配了曲的,只是不知道四月怎么贴歌~
首先感谢小茵的长评,感动~
我对顺治的初印象就是痴情天子,对于他和董鄂妃的故事更是感动,不过看了《少年天子》我被郝蕾的表演深深的震撼了,所以对静妃印象深刻。而且不知道是不是人大了,我也越来越不再相信福鄂两人的爱情,特别是知道很多背景之后。清十二帝不乏多情者,但若论痴情我觉得还是光绪对珍妃,无论精神还是身体都是绝对痴心。不过历史毕竟是历史,我们永远难以知道真相如何。
再说回我的文,严谨可能是我的文最大特色,但却也似乎成为最大缺点。本来没想着这样严谨地去写文,简直比当初我写毕业论文还认真,当时电脑里也没有什么清史资料,我一直想写的是唐朝的文,不知道怎么想的就冲动地挖坑了。然后我是一个特钻牛角尖的人,于是不知不觉就成了考据文。小茵说的很对,很多情节都是我反复推敲翻查不同的史料安排的,特别是在我找到全本的世祖实录之后。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要去粗存精,又要考虑故事性,又要遵照历史,有时候难免琐碎了些。
关于福临忍心不让她生孩子的事情,我觉得福临虽然是个感性的人,但作为帝王他也有冷酷的一面,皇权至上,所以他不愿意有威胁到他权威的事情发生,而且当时的他还有孩子气的一面,所以他不愿遂多尔衮和孝庄的意。当然说到底,还是情节需要,呵呵。
董鄂妃的出场我想了又想,推翻了无数个设想,现在还在犹豫。至于红娘和月老说的改变不是指改变历史吧,我前面有明确的暗示吗?应该是说改变她的处世态度吧。
再说孝庄,此人我大爱,只是情节需要貌似又制造了一个不讨喜的角色,不过我觉得咱们该辨证地看问题,人家这样也是为儿子好啊。另外,我这样的设定还参考了其对董鄂妃。
“中华”和“中国”问题,谢谢小茵提出来,这个我曾有一瞬犹豫。“中国”指的是中原,在古代,在华夏大地上建立的王朝常常自称为“中国”,当然它并不是正式的国名。我之所以没有称大清,是因为我对清朝还是有点点的抵触,还有在文里萨琳娜嘴里绝不会出现这个词,因为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角度不会称自己的国家大清而是中国。
刚刚搜了一下,“中者,天下之中心也。国者,大都城也。‘中国’最初的字面意思是位于天下之中心的大城。“中国”是华夏君主所驻的城市。华夏正统帝王代表其统治下的华夏帝国,“中国”也就衍伸为华夏国家。“中国”自上古(不晚于周朝建国时期)就是华夏国家总体的代称,华夏儿女在夷蛮之人的眼中口中就是所谓的“中国之人”。此类记载遍布华夏和非华夏的文字记载。”
非常非常非常地感谢小茵,忘记了当初一时冲动的理由,可是写到今天已经不是能够轻易放弃的事情了,所以我会坚持的。不过因为诸多原因,可能没有当初勤快了,也希望小茵和所有看文的亲见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