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不信仰宗教的人在谈到Kiddush Hashem这个话题的时候,都会郑重地予以肯定。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犹太人那种愿意追求终极与永恒的意识。这种意识将全世界的犹太人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再建以色列国的有力支柱。 爱因斯坦也好,卓别林也好,他们都是尝尽了作为天才的孤独和痛苦。但是,他们在打破孤独,拒绝绝望,进行自我否定这点上是相通的。 这些众多的天才对于全体的犹太人来说只是冰山一角。培育天才的犹太教育的秘密就是:社会全体都铭记追求永恒的价值。为此,要肯于勇敢地否定自己。  
做事和做学问
下面我们看一下“教育就是奉献”这层意思。按照字面来理解,“奉献”就是父母将自己的孩子奉献给社会,就是给予孩子们自由。教育如果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称不上教育了。为此,犹太人严格杜绝培养依赖书本和依赖他人的人。 根据《塔木德经》,在让孩子学习知识之前,父母有义务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一些做事的基本知识。一个连做饭都不会的人是没有资格做学问的。撒曼以色三世曾经说:“没有比既能做事又能做学问更好的了。没有劳动的学问结不出果实,相反可能导致罪恶。”单纯拥有知识的人们会对自己过分自信,最终导致自身的毁灭。 认为知识比实践重要的人们就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但是根基很浅,风一吹就会倒下。认为实践重于知识的人,和前种情形相比,根须充分扩张,即使是大风吹来也纹丝不动。对实践毫无用处的知识是空洞无物的,就像被风吹走的碎屑一样。 要懂得怎样做事,只能在实践中摸索。所以,很多犹太学生在很早就开始打工。有的在蔬菜店门口招揽生意,有的在印刷厂里干杂活。有些立志当老师的高中生会在夏天做中小学生夏令营的领队。如果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学会自己赚钱,不在经济上独立是不行的。如果一直由家人或是朋友实施经济上帮助,要实现真正的独立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虽然好,但一定要知道人不是靠别人来生活的。 有一个叫来姆的犹太人,是一个拥有别墅的大富豪。在他十六岁去英国留学之际,只从父亲那里拿到一百英镑的学费。他父亲还说:“留学回来后,把这一百英镑还给我。”他怀揣着这一百英镑到了伦敦,很快想出很多赚钱的好点子。后来,他用自己赚的钱缴纳了学费,并在四年后从伦敦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当然,他还上了父亲给的一百英镑。 光有学问是不能生存的。所以,我们要放开手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独立生存。这种自由正是犹太人给自己孩子们的最好礼物。犹太人的孩子就是在对生活不断体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的。相反,日本学生在对法律﹑经济或是法国文学﹑德国文学等一点没有接触的情况下就报考大学的法律﹑经济专业和其它文科专业。这是日本学生和犹太学生很大的不同。 有的犹太学生在大学预科攻读心理学,大学时就把专业改成了法律,最后当了律师。也有的本来在哲学系学习,突然转到了医学院学习医学。像这样转换专业的情形各种各样,而且在犹太学生中极为常见。这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至于在选择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比如以前的专业)也帮助他们扩大了视野和丰富了体验。  
永远地探求和学习
佛教将“彼岸”解释为烦恼和无常消失后的极乐净土。在基督教里,天国就是天使和圣徒们对上帝的孩子基督赞美和做礼拜的场所。按《古兰经》的记载,在###教里,按教法正确行事的人死后,可以受到阿拉的恩惠,被允许在天界和圣洁的天女共枕七次。所有的宗教都认为来世是一个极乐世界。 但是根据犹太教,在天国里上,帝自己也以弥赛亚为中心,和其他圣贤一起学习。犹太人的天性可能就是这种永无止境地探求和学习精神吧。 最后,和大家一起来看几个犹太人在教育方面的格言 *得到老师教诲,可以消疑解惑。自己臆测,只能止步不前 *学生不要羞于提问,老师解惑要有耐心 *学生学习有四种情形:会得快,忘得快;会地慢,忘得慢;会得快,忘得慢;会得慢,忘得快。 *聆听贤人之言者有四种情形:海绵型——全部吸收;漏斗型——听到后很快忘记;过滤器型——流走的是葡萄酒,留下的是渣滓;筛子型——筛去粗大的沙粒,留下干净的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西方的历史
否定个体,整体就不复存在; 否定整体,个体便无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