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1/4 页)
陆串是有野心的导演。
举凡学院派都有自己的野心,想着从平凡中看见伟大,从平淡处透露史诗。
哪有那么简单,如果每个导演都有那种能力,中国电影早特么是世界第一了!
可惜,这帮人不明白,陆串显然也不会明白,一开始执导《南京!南京!》他也是奔着把它打造成经典的方向努力的。
可能是自我认知系统出现了偏差,又或者,他领悟到了凭自己的实力别说两年时间,就算再给两年,他也没把握把这么宏大的历史事件给拍明白了。
干脆,咱就奔着票房去吧!
于是原本准备往深奥、往大主题探寻的电影《南京!南京!》变成了一部披着国民悲痛赚钱的玩意。
再加上拍摄期间,陆导又降服了大美媛,可谓人生得意莫过于此。
然后,电影上映了。
不出所料,口碑差的离谱。
不过陆串没有把这当成一回事,第一,业内对他的评价很好,不少影评人看在他老爹的面子上,闭着眼瞎**吹,说《南京!南京!》足矣名留青史!
第二,陆串这个人有被迫害妄想症。
他是真的觉得所有在豆瓣上打叉的网友都是水军‘哪来的恶评,豆瓣有一万网友给我打了满分!’
呵呵,可你没看剩下的几万人都是差评吗?
甭管口碑如何,票房却如预期般涨了起来。
这样的题材,这样的宣传…
正当陆串即将加冕为第七位票房破亿的国内导演的时候,许辉带着《那些年》强势登陆院线。
原本陆串还没把这部电影或者没把许辉当回事。
许辉有什么资格跟已经功成名就,被誉为下一代大师的陆串相提并论?
现实打脸打的太快。
首日拿下3400万票房,后两天,势如破足拿下了4800万和5200万!
卧槽!
发生了什么?
这还是国产电影吗?
再看看自己的《南京!南京!》,直接被挤到了拍片量只剩百分之十。
没有了排片量,哪来的票房?
没有票房,我…我怎么办?
陆串开始恐惧了。
王景大导演的《金钱帝国》才上映一天,排片量就被砍到了百分之十四。
陆串没有看过《那些年》,第六感告诉他,《那些年》肯定是一部烂片!
所以说,第六感的质量比不上杜蕾斯是有道理的…
……
陆串的父亲陆天铭,是那种写在度娘百科上的人物,他的头衔很多,著名作家、评论家、编剧还有影评家。
陆串骨子里是骄傲和清高的,喜欢史诗感、时代感与仪式感,喜欢人性深度,喜欢那些宏大命题和词汇。
比如,对于《王的盛宴》,他是这么定义的:《王的盛宴》不是鸿门宴,他是讲一个时代的命运,讲一批人的命运,它完全不是一顿饭…
而且陆串很聪明,《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这样的电影,选个“不可批判”的好题,加上艺术片元素的包装,再加上真诚的姿态,就很容易让自己刀枪不入。
可惜,这次的好题材也没让他占到便宜!
陆天铭显然是知道陆串最近忧心的事情。
唉,儿子没本事,还得老子下场!
于是,一篇名为《垄断排片对于电影发展的危害》新鲜出炉。
“最近有一部叫《那些年》的电影上映了,三天时间拿下了接近1。5亿的票房那个,称得上席卷票房,我们先不评价这部电影质量的优劣,只看排片量,就让我对这部电影深恶痛绝!
五部电影都在上映,为什么《那些年》能拿到百分之五十的排片量?
院线这么排片考虑过其它电影的感受吗?
都说现在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可你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提供一个自由竞争的机会,这是不对的!
美国有《派拉蒙法案》,我们国家没有,我觉得这是一种遗憾,我觉得我们电影的相关从业者可以以此为鉴,我呼吁相关单位出台正式文件限制类似这种一片独大的行为!”
对了,陆天铭的博客很有名。
当初‘韩白之争’,陆天铭作为白火华的朋友,想装逼跟韩少论战一番,结果被韩少几句话气到差点心脏病爆发,虽然此事已经隔了三年,可陆天铭的名声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