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第1/4 页)
大将军提出来的。”
花白头发的内阁大臣点了点头,说道:“对,听说以内帑为基础建立大明皇家银号的事情,也是这位大将军提出来的,要不然朝廷的国库哪有如此充裕,在每年都要拨付一笔庞大的军费开支的情况下,国库依然可以做到每年的存余一年比一年多。”
年老的内阁大臣想了一下说道:“唯一不好的就是,听说朝廷有一个‘举世供养计划’,也是这位大将军提出来的。”
花白头发的内阁大臣一愣,问道:“说的可是让大明周边的那些藩属国,邻国每年,每月都要进贡大量的粮食,金银的政策?”
年老的内阁大臣点头道:“对,就是魏公一手把持的这个进贡政策,老夫只是觉得这个计划有伤天和,不是一个天朝上国所为。”
略微年轻的内阁大臣不同意道:“这个倒是无所谓,如今我大明虽说有中兴之像,兵力强盛,却也天灾不断,如果想要养活天下百姓,这个计划就很有必要,不然大明江山社稷恐有覆灭之像。”
接着,话锋一转。
“唯一担心的是,这位大将军回来了,而且听魏公的口气,这位大将军是完全支持皇上禅位与太后的决定的。”
“如此一来,那么这个禅位诏书就一定会昭告天下,大明境内也一定会掀起波澜,周围的那些国家,说不定会趁这次波澜生起反复。”
年老的内阁大臣也是担忧道:“老夫倒是不太反对太后登基,真正执掌皇权,老夫只是不想大明朝如今这大好局面,因为一个禅位诏书变得乱糟糟的。”
“唉。。。。。。两难啊。”
两鬓白发的内阁大臣提议道:“诸位,这事情太后知不知道,如果太后不知道,我等要不要事先告知太后?”
花白头发的内阁大臣犹豫道:“看魏公的神态,话语,像是皇上临时起意,太后并不知情。”
略微年轻的内阁大臣随即说道:“我等何不派人前去城外天宫禀报太后,至于如何决断,全凭太后的意思。”
年老的内阁大臣认同道:“看来也只有如此了,这件事情,也只有太后可以决断,我等无法左右其变化。”
两鬓白发的内阁大臣起身来到案桌旁,拿起毛笔,又从案桌上展开一个空白的奏章,说道:“既然如此,我等共同起草给圣后的奏章。”
“好。”
另外三个内阁大臣共同回道,同时起身围在两鬓白发的内阁大臣的身边。
。。。。。。
内阁的四位大臣将起草的奏章写好,并让内阁的信使送去城外的天宫,交给懿安太后张嫣览阅。
于此同时,一个人影也从内阁府衙外离开了。
。。。。。。
魏忠贤离开内阁府衙,并没有回他的府宅,而是直接进宫了。
通往乾清宫的御道上,一个人突然出现在魏忠贤的身后一侧。
“老祖宗,内阁有反应了,刚刚有一个信使离开了内阁府衙,目标是城外的天宫。”
“嗯。”
“老祖宗,是否截杀?”
“不用,让他去,内阁的那四位老家伙是太后一手选上来的,除非这四个老家伙不想活了。”
“是。”
“下去吧,你们盯着就可以了,其他的自有人去做,还有盯住京师内的所有皇室宗亲,如有异动,立即格杀。”
“是。”
“还有,让东厂的幡子们盯着一下大明境内的封地,虽说各地都有锦衣卫的衙门,这些处在封地上的皇室宗亲翻不起什么浪花来,只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容不得半点马虎,知道了吗?”
“是,老祖宗,孙儿,明白。”
“下去吧。”
“恭送老祖宗。”
人影说完,便恭敬的退着离开了皇宫。
而魏忠贤则依然慢悠悠的向着乾清宫走去。
第四百七十章 张嫣知晓
乾清宫。
拙政殿。
从昨天开始,除了夜间回仁寿宫休息,剩余的时间,李牧一直在这里运筹帷幄,总揽全局。
为禅位诏书安稳的昭告天下,懿安太后张嫣顺利接任皇权,以及整个朝代的更迭做好准备。
此时,李牧正拿着一份锦衣卫刚送来的密报。
只是还没有来的急看,拙政殿的殿门就被推开了。
然后,魏忠贤走进殿内。
见是魏忠贤,李牧将手中锦衣卫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