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行商(第1/2 页)
奉山民众一开始对新县令期望极高,可日子逐渐平静,也没有见新官雷厉风行地做什么大事,倒是整日里戴着草帽往田地里钻,不知在忙些什么。
梅成跟着去了两次,见她只是在捣鼓花花草草,后续也没了兴趣。只坐在县衙里自我怀疑:这小子真能成大事吗?自己当时怎么就那么相信他?
直到有一天,安蕴秀握着一把绿叶兴冲冲地跑到他跟前。
梅成听她絮叨半天,又垂头看看那把叶子,有些明了:“你想发动百姓种这个?”
“不是种,是摘。”安蕴秀纠正道,“今年已经错过播种时节,下半年注定没什么收成。想要筹足过冬的粮食,只能另想旁的办法。”
“而且下半年这么长的时间,大家不能什么都不干,惰性是会传染的。所以接下来,必须要劳作。”
梅成听了半晌,他之于这些事并不敏锐,以往即便察觉了也不以为意,如今倒是有些认同了。
“那你打算怎么做?”
安蕴秀晃了晃手中的绿叶:“简单来说,就是发展商业。”
“我看过了,奉山县这地理是劣势也是优势,有大江有渡口,水路交通可以的;下游是青州德州,北边还有大渊,市场也够广阔,发展商业再合适不过了。若真能发展起来,赚的银两足以抵扣税收顾住温饱。”
“唯一要费心思的就是卖什么了。”安蕴秀举起手中的绿叶,奉山县的物产也不丰饶,她走了许久的路,遍寻山野,终于发现了一片野茶树。
那片野茶树长得格外好,她当时用地衣植物粗略制作了石蕊溶液,约莫测出那是一片适合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
“西边山坡有一片野茶树,品质很好。只不过长得稀疏料峭,不易采摘,采茶炒茶估计要费去不少人力。我们今年下半年的任务,就是把茶叶卖出去。”
打定主意,安蕴秀详细地写了十几页计划书,随即马不停蹄地下基层,接见了奉山县林林总总二十几位乡长里正。
梅成想不出这些法子,可若是法子摆在眼前,还是能窥见几分希望的。此刻他佩刀守在门前,稍稍偏头,就能看到简陋的室内安蕴秀从容自信的面容,以及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商讨的老乡长。
“大人。”一老乡长上前迟疑道,“这野茶树,荒地里的粗野俗物,不是贵重东西,真的会有人来买吗?”
“再贵重的茶叶也是土地里长出来的,这野茶树多年来天生地养,很是难寻。我已找人验过,是旁的名茶所没有的风味。”安蕴秀解释道,“物以稀为贵,若真能推出,不愁卖不出去。”
老者下意识点头,又似乎还没完全放下担忧:“可光凭这些茶叶,似乎也不能长久顾全……”
“正是!老先生果然慧眼如炬!”
安蕴秀满脸诚挚一阵夸赞,听得老乡长脸皮发热,刚要推辞两句,便听安蕴秀顺势说道:“所以,我打算另谋作物。”
任何时候,单一经济都是不可靠的。种庄稼会遇到收成不好的时节,没经过人工培育的野茶树更不牢靠,还是得多多发掘一些其他的物产,丰富商品种类以防万一。
况且,今年是错过了播种时节才不得不这样做,来年春耕还是要把握住的,对于今年零星几个按时农耕的乡镇也得安抚住。
安蕴秀将这些计划细细说与他们听。
“今年按时农耕的乡镇,做得很好,坚持下去就是了,匪徒赋税这些事我会着力解决;今年未有耕作的乡镇也不必担忧,我们另有出路。”
“生长茶树的那片山坡离李家村近,便由李家村负责统筹采摘。如何炒制晾晒成茶,则要请各位乡长伸以援手举荐人才。”
“其余的村子负责采种旁的作物,离江近的往江里找找,离山近就往山里看看。待年末,所得钱财抵税盈余后会尽数分到每个村子,积极踊跃的人家每户会有五升米的嘉奖,更能获得‘奉山英杰’的荣誉。”
“得此荣誉者能在村务、甚至县内事务中享有优先特权。”
“……”众乡长眉目以示,隐隐有些心动。
于古人而言,荣誉头衔的诱惑属实不算小。正当有人想要站出来答应时,先前的老乡长拦住了他,皱着眉提了个关键问题:“大人,卖茶的银两真能抵赋税吗?”
这话一出,心情激荡的众人也略有迟疑。
现下赋税还是征收米粮,有银两确实有机会买来米粮,可若是买不到,银两真能抵税粮吗?
安蕴秀轻笑一声,坚定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