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门生(第1/3 页)
安蕴秀早将发带这个小插曲抛之脑后,一切步入正轨后,所有的付出都是能窥见希望的。她全心投入往来贸易秋收冬藏,也并不觉得苦。
更何况,这世间多的是比自己苦的人。
安蕴秀神色严肃,在去书院的路上遇到时逢君,来不及回去直接在路边商讨。却见有个背着背篓的青年,忐忑地站在不远处:“是安知县和时先生吗?”
“是。”安蕴秀回头,“你有什么事吗?”
“啊,就是,我听说有一个奉山书院。”
他前言不搭后语,自觉好像打扰了二人交谈,说完又慌乱地补了个礼数:“草民名叫白朔,奉山县人,之前在外谋生,现在是回来看顾家中秋收的。”
他语速飞快,想来这番话已经反复打过腹稿了。原来,白朔便是为首几个前往外县求学的学子,甚至早在几年前就拿到了秀才功名,可在即将参与乡试时,正逢边境一些小动荡,钱粮难得,家中无力供他再往上一步,他也只能抱憾止步,在外边寻了个差事过活至今。
安蕴秀与时逢君对视一眼,照这么说,这个青年合该与他们是同年。
白朔继续道,他因此荒废了几年,今年回乡秋收时却听说了奉山书院的事,又看到事事躬亲的安知县,沉寂已久的内心重新燃起希望,这才蹲守在这儿想要见一面。
安蕴秀了然,指了指时逢君:“这事你找时先生就好,书院落成那日他就说得很清楚了,会全力相助。”
“时先生高义,草民早就听说了。”白朔朝时逢君鞠了好几个躬,神色却带着歉意,悄悄转向安蕴秀,“但是……但是草民,想拜大人为师,跟在您身边学习。”
时逢君挑了挑眉,率先发难:“这是什么话,难道你觉得我不如安知县,不配做你的老师吗?”
“不不不,时先生学识渊博,又为书院沥尽心血,草民敬服。”
白朔连道不敢,神色略纠结道:“但是,草民贪心,想要的却不止这些。”
他这些年从求学到谋生,也算见识了世态炎凉,如有机会,当然不会仅满足于有书可读。习得满腹诗书,自然是是为了以后……高居庙堂。
安知县与时先生虽然都曾高中进士,可安知县寒门出身,时先生却是京中长大的贵人,自然是安知县更懂得民众辛苦。并且白朔有直觉,安知县不会一直在奉山,他同样有往上爬的野心,这才是自己要追随的人。
“我明白了,看来是介意我这罪臣之子,偏安一隅没有前途啊。”
时逢君作势要继续责难,被安蕴秀制止道:“时兄啊,你就别逗他了。”
“初次见面,就不惧把这些心思告诉我,诚意是没得说的。”她对白朔道,“你来得挺巧,我与逢君正要去姜知府那里商议书院的事,你也是学子,倒是能跟我们一起走一趟。”
在白朔出现之前,安蕴秀与时逢君商议的事,正是书院。
这一年多的努力见了成效,奉山县经过休养生息,过往沉疴松动,像是机器逐渐恢复正常运转,显露出昂扬向上的面貌。安蕴秀心弦稍松,也由此注意到了此前忽略的问题。比如,来书院的学子,清一色都是男孩。
放在这样的世道下,本也不难理解。可稍一调查,便会发现女孩们不仅仅是不读书的问题,随之而来的轻视、压榨,甚至贩卖,才亟待解决。
前段时间有外地的商船来进购茶叶,随行带了不少女子。细问才知道,她们随商船来,也会随货物一起被挑选。正是有这样的女子留在了奉山县,令安蕴秀陡然心惊,这才发现这一灰色地带。而在前些年动荡时候,同样有不少奉山女子因此流落在外。
安蕴秀想了许多法子都不大行得通,便与时逢君商议,书院是否可以招收一些女孩。
可读书的风气在奉山县兴起不久,跨步这么大显然不现实。她思来想去,终于记起姜知府似乎正有一位在读闺学的千金,故而要拉时逢君一同前往拜访。而这种时候,一位满怀热忱主动求学的人自然也是助力。
时逢君略想一下便知道了安蕴秀的打算,又看了看面前的白朔,乖乖闭嘴不再说话了。
白朔心里千回百转,安知县虽未答应收自己为徒,却也没有直接拒绝,看来这事有戏。他要与姜知府议事,自然也要看自己的表现,才决定收不收了。
想到这儿,他连忙鞠了一躬,道:“是,愿为大人分忧。”
姜知府在书房接见了几人,听安蕴秀说明事情原委。半盏茶后,他叹了口气:“要是这么办,你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