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1/4 页)
几下,任宏跌坐到椅子上,神情木然。良久,他凄然长叹一声。
“天要我亡,是天要我亡啊——”
第三天,已被御林军团团围住两日的宁远侯府,等来了弘光帝的圣旨。
削爵、抄家、斩首、流放,这是公告天下的对任家胆敢谋刺宁王、血洗冯家的惩罚。
罪证如山,史载,天下莫敢为任氏言!
冯家却没有因此真正辉煌,冯常翼重伤,三个儿子两死一残,孙辈更是只有最小的三个几岁孩童完好,族中乏人,兵部自然就脱离了掌控。大方地赐给了六弟更大兵权的弘光帝,成为最大赢家。
但渌州苏家没有被此事所连累,或许是因为年初苏骋的去世,或许是因为苏家这几年的每况愈下,或许,是弘光帝不想世人意识到他在这一年里的丰收。渌州苏家,就这么在沉寂中度过了弘光十一年寒冷的秋冬两季。
再度重返京城,严陌瑛站在城西寺庙的高塔上静静地俯视着这座壮丽的城市。刚刚经历了两个家族覆灭的血腥,这座繁华的城市在早来的秋风中显得有些萧索,满城灿烂的秋菊宛如天地给死者的吊唁。
“……是时候了。”
站立良久,严陌瑛微仰头,对着天空轻语了一句。话音甫落,顾显从塔顶轻巧地跳下来,顺着严陌瑛的视线斜看出去,冷冷笑了一笑,道。
“——对,是时候了。”
严陌瑛依旧神情淡漠,他的目光从街市转向华美的皇宫,又转向遥远的有着重重山影的西北,转身道。
“走吧,我们得抓紧时间。”
把血腥断然丢入记忆里,严陌瑛开始启动自己谋划了六年的女帝的第一步。现在,整个京城都知道那位因怀念亡夫便给一双郡主们自小请了西席教授兵法武术,并亲自督导学习的东静王妃,这几年来在排兵布阵上的表现越来越精彩,令几位先生大为叹息其竟身为女儿身。此消息一时引来人们热议,东静王妃的名声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再度传遍昭国。
对严陌瑛来说,这表示各方面的条件都已成熟,所以,他也没有时间来为这场无可避免的屠戮伤感了。
他不是僧侣,没有舍身饲虎的慈悲。他只愿用尽全部力量去创一个煌煌盛世出来,只愿将来在书写弘光十一年这段历史的时候,再还原一个真实。
第四卷 京华倦客 第一章 萌动之春
第一章 萌动之春
弘光十二年,春。东静王妃奏请孟太后。
“……故去六载,膝下长成。妇书斋睹物,犹能忆往昔英姿;而女闻亡父战迹,竟不解何人。夜来梦及,每泣涕神伤,悲思两隔。昔骁王平戎,历百代尚有后嗣追忆,今西退胡虏,东平海夷,至身死殉国,功倍先贤多矣。然骨肉至亲但无分毫缅怀,实唏嘘难止。今跪请圣母皇太后恩典,妇欲携女北上,为一一指点亡父笑傲沙场处,以全父女未谋面之憾,亦令闺质弱柳得沐我大昭日月风雨,养天家浩然气……”
年老的孟太后读罢此文,泣下如雨,当即准了东静王妃的请求,并要弘光帝找出当年随东静王西征的将领亲随,护送东静王妃母女这一趟追忆的旅程。
正忙于重整朝廷权力分配的弘光帝想了想。这六年,东静王府虽因这王妃与太后的亲密而未被边缘出皇室上层,但也尽是与些日常琐事挂着罢了。没有世子的存在来牵系,旧属无念可想,加上他的贬斥与笼络,东静王在朝中的影响力自然早已根除殆尽。所以,他同意了。朱笔一挥,弘光帝大方地命人去点了几名当年征西梁军中的僚属,陪同王妃母女北上祭扫东静王。
一行车马就这么出了京都的城门,在寥寥无几的关注度下,顺着当年东静王西征的路线越过冀州茫茫山脉,月余后抵达西疆第一城——聊城。过了聊城再往北,就是茫茫草原与戈壁,就是西梁。
原驻守聊城的虎威将军金昌已因令当事人颇觉可疑的急病猝死于弘光十年,接替他的是弘光帝从地方世族中提拔起来的一名武将。当年这场任命在朝中引起极大震动,因为虎威将军执掌西北军防,关系重大,兵部早有人选,却没想到弘光帝会那么坚持要让此人任此要职,虽然其妹后宫宠眷正浓,但显要职位明明并非只有这一个。
几方各怀心思,但兵部却也很快通过了弘光帝的旨意。原因无他,宁远侯和威远将军之间心有自知之明的平衡,不能因这么一个虎威将军而打破。
正是草原春意萌动的时节,沈盈川命人在山坡上停下马车,将一对女儿也带了出来。站在这里朝北方望去,横亘了整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