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很少接受访问,很少参加清唱晚会和综艺晚会。每次演出前一个月,更是拒绝任何应酬和采访,以保证排练演出达到最佳状态。她的工作室每年在京、津、沪等地的演出场次也都严格控制。火丁深知自己的演出市场需求但从不滥演,也不屈就演出商的临时加演安排,我行我素的个性,使得她有意无意地在市场上制造了〃饥渴效应〃。以至于每次演出场面之火爆,令人误以为进入当红港台歌星演唱会的现场。尤其演到戏的结尾处,观众纷纷起立,用掌声和伴唱为张火丁敲打节拍,炽热气氛几欲掀翻剧场顶棚。
2008年9月,火丁离开了国家京剧院,来到中国戏曲学院任教。一时间,让很多喜爱关心她的戏迷不解、失望,他们误以为从此难觅〃偶像〃踪影。事实上,校方真诚的邀请,是希望火丁的加盟以充实师资力量,同时非常支持火丁在艺术方面的执着追求和持续发展。院方领导向为张火丁艺术生命担忧的戏迷保证:一定会教、演结合,不让张火丁离开京剧的大舞台半步。
2009年新年伊始,教师身份的张火丁携中国戏曲学院学生班底重返京剧舞台,上半年,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再次引起极大关注和热情期盼。
2009年10月16日和18日,张火丁将继续在北京上演《龙凤呈祥》和《锁麟囊》,届时我们将再次一同见证辉煌的程派传奇。
莫言:我要写戏(1)
mo yan
莫言是我非常敬重的大作家。
我的第一本书……自传体散记《冷门里,有戏》是莫言老师作的序。
莫言的作品影响广泛深远。他不但应允为我的小书写序而且做了我意想不到也不敢当的评价,我一直把这理解为一份感情,一份激励。
早在20年前,我上大学期间看过电影《红高粱》后,就记住了莫言的名字,同时被他作品的厚重、悲情,语言的大胆、凌厉所震撼。那时就认定:莫言定会成为当代文学巨匠。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读了他的很多作品,特别是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的小说,如《红高粱家族》《**》《檀香刑》《透明的红萝卜》《四十一炮》《梦境与杂种》《酒国》,还有前两年的章回体小说《生死疲劳》都写出了农民或弱势群体对生命无比执着的颂歌和悲歌。
2006年9月,七十多岁的日本资深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曾专门到莫言的故乡参观过。他在公开演讲中称:莫言是当前中国作家中有实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候补者〃。而之前莫言谈到自己的创作时却说:〃我所以写作,不过是为了传达一个怕挨饿的孤单孩子,对过好日子的渴盼。〃
他的童年可谓饥寒交迫,幸好有独特的家乡戏茂腔陪伴成长。在他20岁左右的时候,小说《檀香刑》的雏形就有了,当时就是给茂腔写的。《檀香刑》这个小说是有原始素材的,是根据高密的真人真事来写的。在1900年,德国人修建胶济铁路的时候,高密的一个农民领袖率领一帮人跟帝国主义的侵略对抗,最后被抓住了,处了极刑,这是一个真实的原形。他在写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茂腔的元素,想到了
莫 言
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
1967年辍学务农。1976年2月应征入伍。1997年转业到报社工作。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1986)和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1989-1991),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等十部,中篇小说《爆炸》《透明的红萝卜》等二十余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冰雪美人》等八十余篇。还创作了《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等话剧、电影文学剧本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作品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外文。
?民间戏曲,因为戏曲最集中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道德和价值观念,所以他用小说的方式表现故乡的茂腔,或者用茂腔的方式,来写小说。当时他跟一个邻居,一个不识字但有文化的人,试图创造一个剧本,那时候白天干活儿太累,也没那么多的时间,只写出了一个提纲。过了几十年之后,终于用小说《檀香刑》圆了戏曲创作的梦。所以说《檀香刑》是一个小说化的戏曲,或者是一部戏曲化的小说。
白燕升:《红高粱》彻彻底底是您家乡的故事吗?
莫 言:应该是。这个小说是根据发生在我故乡的一个真实的事件来改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