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第2/4 页)
不输于他,听闻父亲与朱老尚书近日开了茶社与士子讲学辩论,何时也让平安过去开开眼界,不能一味地让他沉湎于书本。”
“老臣还是少进宫的好。”钱忠英婉拒,“茶社讲学开了月余,许多士子慕名前来,老臣不养士,这一点还请娘娘放心。”
什么时候和父亲寒暄也存了试探的意味,真是极具讽刺。方才她才与平安说过,这世上最稳固的关系是血缘关系,可转过头,她却与父亲彼此试探。
“过了年,我会离京一段时日。”一晃眼,她已经离家十年,却很少对钱忠英有过交代。
钱忠英略微沉思,“娘娘不在京中,诸事还是要早做准备。首先是让匈奴人尽快离京,其次是密切关注太皇太后一系的动向。娘娘心怀仁慈,对他们有不杀之恩,但并不表示他们会因此心怀感激,对娘娘死心塌地。”
“父亲是有什么消息?”钱若水眸光微凛。
钱忠英摇头,“老臣只是觉得,如此风平浪静,并不正常。”
回程的马车上,钱若水托腮沉思,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杜恪辰离开的近一年时间,朝堂平稳,一片祥和,虽说各地偶有发生天灾人祸,但这些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力,且赈灾的措施得当,朝中也没有反对的声浪,甚至连杜恪辰一年只下三城的战绩,都没有朝臣提出质疑和息战。如钱忠英所言,太安静了,安静得异乎寻常。
“母后是在想承恩公的话吗?”平安也听到了,他同样也在思考,主少国疑,暗藏的汹涌自不必多说,如今这般祥和平顺之气,也是他始料未及的。“儿臣在想,施恩之后,是不是应该立威了,不能让人以为儿臣和母后好拿捏。”
“其实也不必刻意为之,越是让他们猜不透你在想什么,对你越是有利。你于太皇太后一系施了恩,他们以为你怕事胆小,因你父皇不在京城,你要讨好各大世家,才会采取放任的态度。这只能说明这些人不知感恩,不是可用之人。而那些念着你好的人,日后才可委以重任。”
“若是想知道谁家感念恩德,儿臣倒是有一计。”平安停了一下,继续道:“父皇先时让蒋琦入宫伴读,是为牵制蒋将军,而今不妨参照此法,召其他世家的嫡子入宫,看看他们的态度,母后以为如何?”
“这倒是个办法,只是不能都把他们留在宫里。”办法倒是不差的,可召了太多的人入宫,也是难以招架。
“不用多,每月召三位即可。一来儿臣可以与他们打好关系,这日后的朝堂还要仰仗这些臣子,二来也能看看他们对儿臣的态度,三来嘛……”平安把睡熟的如意扶正,“也给如意留意留意,世人不是都是三岁看大,少时的脾性决定日后的成长,先看看哪几家适合如意。”
钱若水未免一笑,“咱家如意都还没定性呢,怎么相看?”
平安半大的孩子,说到亲事难免也要羞涩,“如意一看就知道是小懒蛋儿,找个性情宽厚的便是了。”
钱若水见他一脸小大人的模样,强忍笑意,促狭道:“那你自己呢?”
☆、第361章:犒军
钱若水原以为平安会羞涩不安,可他坦荡荡地说道:“父皇答应过儿臣,儿臣的婚事自己作主。”
钱若水挑眉,“什么时候的事情母后如何不知道”
“这是儿臣和父皇的秘密。”
“你才多大年纪,就操心自己的婚事了”钱若水真心觉得自己这个母亲太不称职了,儿子这么早熟真的好吗,这才多大年纪,就想到日后成亲的事情,“难道你有意中人了”
平安把头摇得跟拔浪鼓似的,“儿臣还小,只是儿臣觉得婚姻大事,关乎一辈子的幸福。若是能遇到像父皇和母后这般恩爱有加的,是一生之幸。可若是像简太傅与华清姑姑那般,却是一生的苦难。”
这孩子太早熟了
“简太傅和华清姑姑不好吗”
平安道:“这一年来还是不错的,先时并不和睦。”
“何以见得”
“门下省通常都是清晨入宫,至夜深才出,门下省的官员泰半都有府中下人送来午食,刮风下雪还会送来雨具衣袍,可唯独简太傅都是领宫中午食,天气突变时也都是宫人把他送至宫外,由府中的马车接回,并未见有人为他操持琐事。”在平安的眼中,华清郡主是一个不称职的妻子,“不过近半年来好了许多,虽然仍是没有人准备午食,但天寒加衣还是见过几回。”
钱若水不以为然:“华清郡主与你父皇是堂兄妹,自幼时常出入宫门,对朝臣有待遇十分清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