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页)
行,场面非常悲壮。
当年飞鸿的父亲黄麒英辞世,家里人根据他的遗愿将其安葬在美丽的白云山麓。飞鸿与世长辞后,为了能让他和他父亲在一起,也被安葬到白云山麓。
将师傅安葬之后,徒弟们对师娘莫桂兰今后的生活表示关心,邓秀琼问她有何打算,莫桂兰回答说:“我有手有脚,又学过武技,在社会上混碗饭吃,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你们的师傅临终前留下遗愿,要我恢复‘宝芝林’,我得早点把这件事办好,让他在九泉之下能早点安心。”
关于宝芝林的重建,徒弟们都表示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都劝莫桂兰,先安定下来再说。为照料飞鸿,莫桂兰一直操劳,也该休息一下,调整调整。
莫桂兰是个闲不住的人,呆在家不干事她难过,就想先找份事做,以此减轻一些失去亲人的痛苦。正好黄飞鸿的徒弟邓芳,与邓义在广州创办“义勇堂”,缺武术教头,这样莫桂兰便先到“义勇堂”教拳。
邓芳是林世荣的师弟,广东三水人。他与邓义在广州带河基设馆授徒多年,邓秀琼曾在他的“义勇堂”任狮艺拳术教练,他的“义勇堂”在广州颇有名气,培养了不少弟子。
飞鸿的三个儿子吸取他们的兄弟黄汉森的教训,没有从事武技方面的工作。他们三人分别从事肉行生意、行医以及经营杂货。
“宝芝林”在众徒弟们的帮助下,不久重新开业。林世荣对莫桂兰说:“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们这些人说,如果在广州开得不顺利,可以到香港来开,香港有不少我的师兄弟,大家都希望把师傅的‘宝芝林’开得更大更好。”
广州革命政府军第一次东征,沉重地打击了陈炯明,但并没有彻底消灭他的军队。第一次东征的军队回师广州后,陈炯明重新占领了梅县、潮汕、惠州等地,进而夺取整个东江地区。1925年9月间,陈炯明勾结北洋军阀和广东南路的邓本殷部,企图夺取广州,他们分四路进军广州。刚刚平息商团暴乱不久的广州,又陷入战争的威胁之中。
为了免受战争之灾,莫桂兰决定离开广州到香港去发展。在林世荣等人的帮助下,她将“宝芝林”迁往香港高士打道。
黄汉枢自己决定到澳大利亚去发展,莫桂兰于是带着黄汉熙、黄汉林到了香港。
第五部分乱世遗恨(5)
为了彻底消灭陈炯明反动势力,统一广东,国民政府举行了第二次东征。东征部队由蒋介石任总指挥,周恩来任总政治部主任,共计三万多兵力。10月1日东征军出发,到11月中旬收复了全东江地区,彻底打败了陈炯明,歼灭一万两千多人。
与此同时,盘踞在南部的反动军阀邓本殷为了与陈炯明相呼应,大举北进想攻占广州。国民政府派出南征部队,将邓逼至海南岛,到1926年2月,海南岛被收复,邓本殷也被打败。
广州安定了,形势一天天好起来。莫桂兰考虑到“宝芝林”主要是在广州出名的,它的业务客户主要在广州,所以得知广州政府已将几路军阀彻底打败、社会安定时,莫桂兰又把“宝芝林”从香港迁回广州太平南路晏公街公信巷。
“宝芝林”重新回到广州,这个名牌老店要恢复往日的兴旺,必须让人们知道搬回来重新开业的消息。莫桂兰精明能干,想了许多办法宣传“宝芝林”,其中包括散发重新开业的宣传单、与老客户重新沟通等。她在印制散发的宣传单上,清楚地写明了“少林寺真传、广东黄飞鸿跌打损伤名药”等字样。
经过莫桂兰的努力,“宝芝林”渐渐地有了起色。莫桂兰不但经营“宝芝林”药店,她还教人学武健身。她想把“宝芝林”恢复到与李广海、何竹林、梁财信等药铺并称“四大名店”时的盛况,以此告慰飞鸿在天之灵。
飞鸿带着遗憾告别了人世,但他托付给莫桂兰的事,被莫桂兰当作人生最大的事来做,“宝芝林”重新崛起,“黄飞鸿”的名字随“宝芝林”再度进入寻常百姓中。如果他在九泉有灵,也应该感到欣慰了。
为了飞鸿的遗愿,莫桂兰一直在打理“宝芝林”,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宝芝林”成了闻名省港的一间大药店。后来飞鸿的徒弟邓秀琼等人也到香港去发展了,莫桂兰决定把“宝芝林”开到香港去。抗战胜利后,她去了香港发展。
第五部分名扬天下(1)
作为一位普通的武师,飞鸿生前尽管有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迹,却默默无闻。死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没改变这种状况。“虎妻”莫桂兰秉承夫志,高徒林世荣著书立说,他们开馆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