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3/4 页)
棠手下一员良将,武艺也不弱,他和李续宾联手堪堪正好能够抵挡住罗大纲一人,三人兵刃激烈相斗,拼力苦战,催动胯下马匹在场中来回旋转走动好似走马观花。
罗大纲被清兵阻挡住,不能带领骑兵轻易冲击,攻势停顿,过了不多久,左宗棠亲自领兵又从后方攻来,他被前后夹击包围,感到有些不妙,眼见自己被李续宾和方百诚两人拖在这里再久战必定对自己军队不利,担心落入清兵的包围,不敢与对方继续缠斗,便收刀纵马向后退去,可是这时候左宗棠已经截住了他的退路。
先前,左宗棠见罗大纲孤军深入自己军营,知道这人自持勇武不惧清兵围困,便在李续宾挡住他攻势的时候,带兵迅速赶到这里,集中兵力前后夹攻,终于将罗大纲这一支人马包围起来,他见罗大纲十分不好对付,便决定这次将其团团围住,只要击毙了这人,太平军定然不战自溃。
果然,等两面清兵包围合拢起来便将罗大纲深入阵营中的骑兵全部围住,罗大纲的骑兵虽然速度快疾,可是一旦深入对方包围那就难以轻易脱困而出了,清军阵上四周箭雨漫天向他们shè来,太平军骑兵无处闪躲纷纷坠落下马,死伤不少。罗大纲奋力挥刀抵挡,肩膀上又中了两箭,所幸有铠甲护体没有多大伤害,他这时知道已经不敌清兵只能全力撤退,拼着胯下战马神骏和手中战刀锋锐,最后硬从清军团团包围中杀了出来,可是先前跟随他杀入敌营的一千多名jīng锐手下几乎全都死在场上。
罗大纲想破敌营不得逞却将自己部下jīng锐尽数葬送在对方手中,他一向凭借手下的骑兵作战取得优势,这时城外作战的太平军骑兵损失过半,战斗力顿时锐减,其余的步兵由于远离城墙缺乏掩护,兵力人数又不及清军,抵挡不住清军反攻。胡林翼轻易击退韦俊的袭击,得知这里正与太平军激战,便又迅速调兵赶来支援,太平军腹背受敌更加抵挡不住清军的围攻。
罗大纲苦战半rì,不仅没能击溃清兵大营反而手下士兵死伤惨重,上万人葬身在城外野地,他的部队元气大伤再继续战斗下去恐怕要全军覆灭,只得向武昌城撤去。
左宗棠和李续宾取得胜利,见到对方撤退便领兵尾随紧跟追击而来。
罗大纲带兵一直退到武昌城下,他在前面抵挡清军,命手下士兵先去叫开城门以使自己部队顺利撤入城中。
可是想不到武昌城门却紧紧关闭,始终不肯给他们打开城门,城下的太平兵眼见外面交战情势不利撤退回来,可是自己一方人却不开城门,都是十分惊怒,连忙派人禀报向罗大纲。
罗大纲听得城内人不肯开门,也有些惊奇,便退到武昌城门附近,亲自上前开口喝令开门。
上面驻守的士兵瞧见了他,依然没有行动,过了一会儿上面传下声音,有人大声道:“韦将军有令不得随意开城门,以防清军进城!”
罗大纲愕然,眼见城门紧闭,这才知道原来是韦俊下令不许守城的太平兵开门,他倾尽全力出城和清军作战,没想到韦俊却暗自在背后倒打一耙,不禁大怒却无可奈何,清军见太平军被堵在城门下便紧跟发动进攻,罗大纲和部下数千人前有清军围攻后有城门阻挡被夹在缝隙内,无处施展,这次陷入绝境。
眼见情势危急,跟随在他身边的将士情急下不由对城头守卫的人开口大声喝骂呼叫,结果却引来城头一阵箭雨shè击,被shè伤了不少人。
罗大纲这才明白韦俊早有预谋,想让自己和清军交战损耗殆尽,便能独掌武昌,他本来主动出城进攻想要一举击败清兵,可是没有想到最后不仅没能击败清兵,现在却连城内也退不进去。
李续宾见对方人马被阻在城门下不能进入,便当先带兵进攻过来,来势凶猛。
罗大纲只得又领兵继续和清兵交战相斗,他手下士兵鏖战将近一天,早已人困马乏,胡林翼和左宗棠军兵又纷纷赶来支援,清军各部集中在一起向城下太平军发动围攻,清军人数众多加上军马弓弩火炮齐备,实力占优,城下的太平军得不到城头支援只能背依着城墙拼死抵敌,难以取胜。
由于韦俊背信弃义,坚闭城门不肯出战,罗大纲眼睁睁瞧着自己一方人身无退路和清兵交战,伤亡折损巨大,所剩的部队死伤过半,最后只剩下二三千人,若是再坚持下去,只怕要全部被歼灭在城下。他便决定放弃这里进行突围,亲自带领属下数百亲随纵马向战场一个侧方奔去,想要冲破对方阵形。
城下太平军混乱起来,全部溃散,清军见到他带兵向外突围便迅疾赶来包围,罗大纲眼见迎面包围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