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页)
体形式。各种具体形式是否适当,不能从是否又大又公的标准来判断,而要看它能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总结历史的经验,邓勇敢地提出了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的观点。这是创造性的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邓在农村体制开始改革的时候,就突出地说明了这个观点。
1980年有几个省已经开始实行把人民公社制度改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收到了效果。但许多省份还没有这样做,或者刚
258
832胡绳文集
刚开始进行这种改革。
1980年5月底,邓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中说:“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
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1975—1982)
》,275页)。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促进生产关系的进步。如果脱离生产力的发展而按照抽象的标准来追求“先进”的公有制,以为靠这就能发展生产力,那只会走上错误的道路。
提出生产力居于首要地位,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从生产力的发展上表现出来这样的原理,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这些原理不只是适用于中国,可能带有普遍性,但邓不是一般性地提出这些原理,而是紧紧地联系中国的实际应用这些原理。他不但要求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而且还从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提出了与发展生产力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点,当作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会议前两个月,邓
259
胡绳文集932
向外国客人说:“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252页)。
多年来,人们一般都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很快就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短暂的过渡时期。这样,似乎也就没有必要再把社会主义社会分成几个阶段。历史的实践表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原来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国家里经过革命而产生的。在这样的国家里,社会主义社会是否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之分,也还值得考虑。至于在像中国这样原来经济很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更不可能不是一个很长的历中时期,而且必须从初级阶段走起。所以中国共产党不是从一般的意义上,而是特别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的概念。
毛泽东和以他为代表的一代领导人,曾经受迅速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那种不切实际的急性病的传染。虽然他们也考虑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将是长时期的,毛泽东甚至还提过社会主义会有发达的阶段和不发达的阶段的区别,但是总的说来,他们没有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来考虑中国的问题。邓说:“中国吃苦头不只这十年(指”文化大革命“——引者)
,这以前,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
260
042胡绳文集
段。“
(269页)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是以过去的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错误为鉴而提出来的。
邓认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应看到底子薄和人口多、耕地少这两个特点。
他在1979年谈到底子薄这一点时说,建国后,我们的经济建设虽然有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底子太薄,现在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