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他用半天时间推土七个半立方,相当于四个人的标准工作量,也就是说他用半天时间干了别人两天才能完成的活,是名副其实的推车英雄。指挥部和宽河团部联合给予通报表扬,并号召全体河工都要向他学习,跟他看齐!
7 “土”与“壤”(12)
一个农民常常活一辈子都没人注意,郭存先第一天就露了这么大的脸,理应是大喜事,可他本人却高兴不起来,甚至还有些漠漠寂寂、不尴不尬,便拿着毛巾走出窝棚,不如洗巴洗巴睡觉。他钻出窝棚,兜头一股凉风,打得浑身一激冷。但外面的月亮地儿挺好,把老东洼照得白晃晃的。白天光顾低头干活了,还没认真看过这个工程的模样,只大半天的工夫,新东河已经有点轮廓了。由于各个地段的进度不一样,河堤也高高低低、里出外进,却蜿蜒向东一眼看不到头。河堤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灯火,衬出堤下一片片黑糊糊的窝棚……大喇叭里交替播放着各种跟挖河有关的消息和歌曲。
离郭家店的窝棚不远,下个小坡就有水坑。郭存先来到水坑边上,看见有人在用马灯照螃蟹,便惊奇地问了一句:有吗,兄弟?蹲在坑边上的兄弟也犯嘀咕:按道理这么大的水面是应该有活的,雨大了不收粮食还能不收鱼鳖虾蟹吗?郭存先饶有兴味地也在坑边蹲下来,嘴里嘟囔道:这年头应该有而实际没有的事多了,要真有螃蟹一见灯亮会自己爬过来。那位河工兄弟不知是馋坏了,还是饿坏了,像是舔了舔嘴唇,然后又咂咂嘴:是呵,要是有的话这个时候应该正肥,顶盖儿的油……
看来没有吃饱的并不只是郭家店的人。与其憋屈在窝棚里生闷气,还真不如到水坑里来抓挠点活的补一补。水坑另一边突然有人嚷了一声:我摸到一个,不是螃蟹是鱼。上边还有人接应:快扔上来,多大呀?不大,是条小鱼。郭存先塌下身子向对面看,嚯,今个晚上打这个水坑的主意的人可真不少,影影绰绰有三、四个人已经下到坑里,溜着边弯下腰在水里摸索,岸上还有人来回蹓跶,等着拣鱼拣螃蟹。他直起身子也想过去看看他们的收获,却见东边有火光,映得半边天都红了,还有人在吱呀怪叫,像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想到挖河工地在晚上还这么热闹,于是他改了主意,顺小道向火堆走去。
走近以后他才看清楚,有几个人异常兴奋地围着火堆大声说笑,其中有人不停地在抽鼻子,高声嚷嚷着已经闻到肉香了,不信你们也使劲闻闻,香味出来啦!他站在旁边听了一会,渐渐明白这些河工们兴奋的原因了。有人在下午干活的时候发现坡上有个大眼贼的洞,晚上没事就拿桶提了坑水来灌,还真灌出了两只大眼贼,抓住后大家正商议怎么个吃法,是拿到伙房用热水退了皮后清炖呢,还是用火烤熟?此时另有人捉到了一只刺猬,这下不用商议大家都想到了同一个主意,就是用胶泥将刺猬和两只大眼贼裹好,放进火堆里烧。什么时候把胶泥烧干了,敲碎了胶泥壳就会把刺猬和大眼贼的皮给粘下来,里面的肉会不老不生正好烤熟。到伙房要点青酱,没有青酱弄点细盐也行,再剥两头大蒜,嘿,那叫香啊!
又赶上了一个老东乡的大集,郭刘两家要收割自留地里的菠菜,然后好种麦子。由于两家主事的人都不在,留在家里的人便都得下地。也正因为郭存先和刘玉成出了河工,才成全了朱雪珍和刘玉梅这两个年轻女人的友情,或许还是一辈子的友情。
两个心里都很寂寞的女人,一对眼神就觉得可以作伴、可以说话。玉梅小先开口:大嫂子也来了。雪珍扑哧一笑,竟没有接她的话。玉梅又说,大嫂子轻易不出头露面,在这儿能碰见你可真好。雪珍又笑了,却还是不接茬,只是过来抓住玉梅的胳膊,一块去干活,将存志割下的菠菜捆成把,再搬到地边上。
忙合了好一阵子朱雪珍才出声:你还不是一样,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俺想见上你也不容易。玉梅轻叹一声,大嫂子我跟你不一样,只要一出来就难免会惹气,眼下生产队里也没多少事干,不如把自己关在家里肃静。
雪珍当然知道她的情况,便没再多问。菠菜割得差不多了,欧广明挑着一副空担子来了,高腔大嗓地跟她们打着招呼。刘玉梅讶异:他怎么来了?雪珍轻声说是俺娘请他来帮忙的。果然,欧广明来了就不客气,插手将刘玉梅家的菠菜往挑子里装,存志则装自家地里的,两人分别装了满满两大挑子,见地上还剩下好多,存志问娘:两挑子装不下呀?孙月清说剩下的自己吃,这么好的菠菜多爱人呵,能装下也不能让你们都挑去卖了。她转脸又叮嘱欧广明,你比存志大,你是哥,出去就听你的,这菠菜合适就卖,不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