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1/4 页)
娇娘弯唇笑了一下,又对着一个身着宝蓝色锦缎,袖摆与领口绣银色团花纹的小少年招了招手:“元哥儿,过来让姨母瞧瞧。”
这元哥儿是文伯侯府的嫡长子,生母是娇娘的二姐,虽不是一母所出,可也是自家姐妹,加之七娘子作为文伯侯的续弦并未生子,平日中也把元哥儿当作亲子看待,娇娘少不得也要看顾一二。
元哥儿不比佑哥儿本就是皇亲,生母又与娇娘同母所出,时常于宫中走动,他虽知道皇贵妃是自己的姨母,可也知在姨母的身份上边,还有一个皇贵妃的身份,见皇贵妃唤自己上前,忙走了过去,又是见了一礼,神色间很是恭敬,隐隐还透着三分惶恐。
娇娘见状不免一笑,嗔怪道:“你小小的人倒是多礼,也怪你母亲,平日里也不见带你来宫里走动走动,自家亲戚,反倒是生疏了。”
元 哥儿年方十二,算着群人中是最大的,已是少年的模样,性子也沉稳知事,闻言,也不敢打蛇上棍,只羞涩一笑,回道:“虽与娘娘沾亲带故,也不敢失礼,母亲倒 是常在府中惦记着娘娘,来之前,还提及娘娘喜欢吃母亲陪嫁厨娘做的燕窝糕,本想让小臣捎带进来,又怕不合规矩,这才作罢。”
娇娘 见他提及燕窝糕,便知这话不假,不由感慨一叹:“让你母亲惦记了,本宫也是甚是想她,想想,自她出嫁,已有四年未曾相见了。”话音儿一落,娇娘勾起了红 唇,指了指在殿外边松开了她的手,之后背手而站,板着粉嫩小脸的戚华璋,含笑道:“你这表弟你还未曾见过吧!”
元哥儿目光看向立在娇娘身侧的戚华璋,见他小小年纪,却一身贵气,且模样生的与皇贵妃甚为相似,端得好相貌,漆黑如墨的凤目中透着毫不掩饰的锋芒,眉目之间隐隐透着一股子高傲。
“小臣见过二皇子。”元哥儿上前一揖,神色依旧恭敬,不因戚华璋年纪尚小,便有所轻忽。
戚华璋薄唇微微一弯,微不可见的点了下头,淡淡的说道:“表哥请起,自家兄弟,倒也无需这般客气。”说完,又不着痕迹的看了娇娘一眼,见母妃微微颔首,眼中带着赞许之色,略弯的嘴角不禁又扬了扬,眼中透着几分得意。
为皇子挑选伴读,自是一件大事,娇娘自然不会自作主张,早先便已被戚望之提点过,故而人选已定,坐上高位,目光淡漠的扫了一圈,在一个穿青色锦缎的小少年身上打了个转,便含笑让他上了前,问道:“在家中可曾读过什么书?”
“回娘娘的话,小臣正习《中庸》。”这青衣小少年倒甚是沉稳,不骄不躁,且生了一副白净秀气的面容,微微一笑,很是让人生亲近之感。
娇娘点了点头,问向站在戚华璋身侧的大皇子:“逊逸可喜欢他来做你的伴读?”
话一出口,大殿上一些小少年便露出幸灾乐祸的神色来,早在家中时,他们被已被嘱咐此行的目的,皆是奔着二皇子伴读的身份而来,且已听家中长辈说过大皇子的处境,故而那等沉不住气的,不免失了态。
戚逊逸倒没有如戚华璋一般肆无忌惮的打量着人,只微微一笑,回道:“儿臣很喜欢,正巧儿臣也正在习《中庸》。”
戚华璋见母妃竟先给大哥挑了人,生来就霸道的性子让他生了几分不悦,小嘴不禁一抿,有些委屈的看了娇娘一眼。
娇娘不由失笑,她这儿子被皇上教导的越发霸道了,什么事都要可他先来,什么好的也都要先由他选,竟受不得一点的委屈。
按 照规矩,给戚逊逸又挑了三人,身份虽算不得贵重,却也是朝中重臣的孙子,之后,娇娘又点四人作为戚华璋的伴读,这四人中除了身份贵重的佑哥儿外,另外三人 一个是大理寺卿的幼子,一个是宗人府丞的次子,倒是另一个有些出乎人的意料,竟是九门提督的长子,在京中有名的只喜欢舞枪弄棒,面上来看,除了佑哥儿外, 另外三人的出身倒比不上戚逊逸四位伴读的出身。
戚华璋目光在另外三人身上打了个转儿,也不知想了些什么,竟冲着三人笑了一下,让人有些受宠若惊。
命人送了这些小少年出宫,娇娘便要带着两个小家伙回昭阳宫,却见殿外高贤候在了一旁,并说皇上召二皇子过雍阳殿。
娇娘想是为今日伴读之事,便松开了握着戚华璋的手,又弯身为他整了整衣服,这才携了戚逊逸去往凌烟阁。
戚华璋在戚望之面前可不敢放肆,更不敢作出什么撒娇的举动来,肉乎乎的小脸作出一本正经的神色,小小的身子站得笔挺,只有一双乌溜溜的眼珠子不安分的打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