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段时间的工作进展总结了几条经验。
自他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毕业踏进华贸集团大门开始,至今已经18年,他对华贸的熟悉程度就像知道家里金鱼缸里养了几条鱼一样。华贸是一家设在香港依靠国际贸易起家的国有窗口型企业。经过近三十年发展,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家以食品、分销、地产、科技四大主业为核心,多元化产业集团。在林致远的带领下,华贸集团近两年净利润保持30%以上的增长,净资本回报率达到13%。各项主业在行业中都处于前三名的领先地位。这在国有企业中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林致远不仅是一个企业经营的高手,更是一个资本运作的行家。5年前,华贸集团旗下地产业务通过借壳分拆上市的方法,取得了香港上市公司的身份,随后通过在大陆一系列并购重组,资产扩大12倍,净利润番了四番。仅仅三年,就将一个二流的上市公司推进了香港恒生成份指数,漂亮转身为最优质的企业之一。正是因为华贸集团的良好表现,不仅华贸地产股价连创新高,多次再融资都获得市场超额认购,而且华贸集团还获得国际银团巨额低息无担保贷款,其发展速度和实力已经得到国际资本的认可,未来的发展前景更是一片光明。
想到这里,林致远也情不自禁暗暗得意起来,这样的业绩应该可以向大老板交待吧。
林致远在秘书的带领下走进大老板的办公室。每次他走进这间庄严、朴素的办公室,心里都不由得一紧。去美国参观白宫都没有这么紧张。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临危受命(二)
曾剑云热情的迎了上来:“致远呀,来了,快坐快坐。”
林致远和曾剑云握了握手,看到曾剑云坐下了,自己也顺势坐了下来。他把自己调整了一下,和曾剑云面对着面,让自己的位势比曾剑云略低半截。
林致远先开口了:“主任,您最近气色很不错呀。”
曾剑云笑着摇了摇手:“别笑我这个老头子啦,哪像你们年轻人,一连干十几个小时都不觉得累。我坐这个位置也要代表一下国资委形象,不能显得老态龙钟的样子,老太婆劝我把头发染了一下,看上去显得年轻了几岁。”
林致远接着说:“您代表国资委的形象,首都市代表中国的形象。来的路上,一路都是大兴土木的场景,很是壮观。奥运会很可能会创造奇迹,裁入历史史册。”
曾剑云起身站到窗前,眺望着远方:“你说得没错,中国将再一次创造奇迹。奥运会举全国之力,全民奥运,人心所向,其力斩金。奥运会会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一个集东方古老文明和现代智慧与一体的国家。”
曾剑云转身侧向林致远,问:“你觉得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会怎么走?”
林致远早就知道他会问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大而广的问题,看似务实,实则务虚。大老板心中肯定已有答案,问他只不过为了再一次印证自己的想法。
林致远也走到窗前,离曾剑云一人远的距离,用手指着远处正在施工的一处工地:“中国经济,只会向上,不会后退。波折总会有,任何国家都无法避免,但向上的趋势不会改变。”曾剑云对这种中庸之道的回答方式习以为常,但以林致远的职业背景这样回答问题似乎并不能让他满意。
曾剑云指指沙发:“致远,来,我们坐下谈。华贸最近怎么样了?”
林致远就像高考学生猜中了最后一道大题,先是心中一喜,接着不紧不慢得把华贸最近的经营数据如实向曾剑云汇报了一遍。
曾剑云面无表情,静静地听着,直到林致远讲完了也没有打断他。这不像大老板的一贯风格,以往的汇报都是林致远汇报到哪,曾剑云问到哪,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有时候,问得林致远面红耳赤,为了一个数据逼得林致远不得不当面打电话回香港,问清之后马上反馈给他。这个汇报的过程是个痛苦的过程,却让林致远收获不少。他想起当年在华贸当总经理时,也是这样以一挡十对付董事会的一帮人,只不过曾剑云比他们更难对付。
曾剑云点点头,中肯地说:“致远,你在华贸做得很不错,华贸取得今天的成绩,能够成功转型你功不可莫。”
听到大老板这样的评价,林致远简直有点欣喜若狂。这种感觉他曾经有过一次,就是中组部、国资委和华贸董事会正式任命他为董事长的那一刻。但他马上压抑住自己的情绪,目不转睛地看着曾剑云,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曾剑云问林致远:“华贸未来三年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