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在地牢里的犯人所经受的各种各样的痛苦。最初他怀有希望并且知道自己无罪,所以他很高傲,然后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无罪,这种怀疑多少证实了监狱长认为他精神错乱的看法。他的傲气荡然无存,开始向人恳求,而不是向天主。
开始唐太斯恳求给他换个房间,因为不管怎么说,就算换得更糟,这总是一次不大不小的变动,可以让他排遣一点幽闷。他又请求能让他散步,或是给他一些书和乐器。结果这些都没被许可,那也没有关系,他还是照样请求。他努力让自己和新来的狱卒说话,即使这个狱卒比先前那个更加沉默寡言。就算对方是个哑巴,对一个人讲话也是一种乐趣,他只是想听听自己的声音。他也尝试过自言自语,却被自己的声音吓怕了。
入狱前,每当想到和这样一些犯人生活在一起,有贼、流浪汉和杀人犯,他便不寒而栗,甚至要作呕。现在他却希望和他们在一起,以便在狱卒之外,还能看到其他一些面孔。他非常羡慕那些穿着囚衣,系着铁链,肩上烙着记号的苦役犯,他们是幸福的,至少他们能呼吸到外面新鲜的空气,望望天空,还能互相见面。
唐太斯恳求狱卒为他找个伙伴,哪怕是那个疯神甫也好。狱卒看惯了犯人们受苦的情形,心肠要比常人硬,但毕竟还有人性,他也很同情这个如此不幸的青年,就把这个要求报告给了监狱长。监狱长却像政治家一样谨慎,认为唐太斯想结党或是企图逃跑,一口回绝了他的请求。
尽了一切努力之后,唐太斯终于想到了上帝。这个不幸的人,本该一开始就积极寻求上帝的庇护,却等到求诸于人的希望完全破灭之后才寄望于上帝。那些早已被他遗忘的敬神之念渐渐复苏,他记起了母亲教他的祷告词,并对这些祷文有了新的理解。祷告在顺境中似乎只是言语的堆积,直到灾祸真正降临,不辜的人祈求上帝怜悯时,才显得崇高起来。他开始祷告,并非出自热忱,而是出于愤怒,夹带着疯狂,他大声地祷告,不再害怕听到自己的说话声。然后他开始精神恍惚,好像看到上帝在仔细倾听他说的每一个字句。他向上帝诉说他愿意去做的种种事情,每次都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祷告的结尾:“请宽恕我们不可饶恕的冒犯,像我们宽恕冒犯我们的人一样。”这句话向上帝请求时常用,向人请求时更常用,它表达一个真切的心愿。
不管祷告得多么虔诚,唐太斯仍旧是一名犯人,他渐渐变得阴郁起来,甚至整个灵魂都如此。他很年轻,头脑单纯,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因此在这孤独的地牢里,他无法想象那些已经逝去的年代,那些已经灭亡的民族,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古代城市。这些他无法做到用思想去重构,因为他过去的生命如此短暂,目前过得如此悲惨,未来又茫然不可知。十九年的光明太微弱了,无法照亮无穷无尽的黑暗。
他没有消解愁闷的方法,他原本可以借着追溯往事活跃一下自己的头脑,可现在别的念头都被禁锢起来。他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他的幸福,被突然的厄运不明不白毁灭了的幸福。心思集中在这个念头上之后,他翻来覆去从各个侧面去想,却像但丁《地狱篇》里的乌哥利诺吞下了罗格大主教的头骨一样,囫囵吞了下去,却无法消化。唐太斯没有在这短暂的信念中受益。 。 想看书来
第15章 三十四号和二十七号(2)
竭力的自制后是狂怒,他用自己的身体去撞击墙壁,大声地咒骂上帝,把狱卒吓得不敢靠近他。他开始迁怒于周围的一切,对自己,对最微不足道的一粒沙子、一根草、一丝风发泄怒气。维尔福给他看的那封告密信在他眼前重新浮现出来,每一行字母似乎就写在墙上。他告诉自己,不是上天让他陷入了这种痛苦的深渊,而是人的仇恨。他想象出各种可怕的酷刑来惩罚这些不知名的迫害者,又觉得所有酷刑都不够厉害。因为酷刑之后就是死亡,而人死了以后,即使不是安息,也是近似于安息的那种麻木。
很不幸,总是想着敌人又转而想到自己,总想到死又想到安息。因为想发明比死更残酷的刑罚,极度痛苦的他开始想尝试自杀。自杀的念头就像一片死亡之海,看起来似乎平静,但如果轻率地踏上去,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深陷进去,而挣扎只会加速自己的毁灭,除非是上帝把他拉出来,否则一切都完了。
然而这种心灵上的死亡状态,却没有先前的痛苦和此后的惩罚那样可怕。这也是一种慰藉,这种慰藉就像人只看见深渊张开大口,却不知道下面是无边的黑暗。唐太斯从这个念头上获得了一些安慰,当死神就要来临的时候,他所有的忧愁和痛苦,以及伴随着忧愁痛苦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