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十里形势尽在眼底。
苏元春感叹地说:“敌人为什么能毫无顾忌地对南关狂轰滥炸?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利用险要的地形对犯关之敌构成威胁。如果有几座镇关炮台,这座千年古关岂会在番鬼的开花大炮面前如此不堪一击?杨玉科又怎么会阵亡?金鸡山顶必须修筑炮台,居高临下遥制关外几十里形势,钳制从南关进入内地的通道。”
莫寓道问:“区区十万两银子,能修好南关和龙州城垣已经不错了,还要修炮台?”
“番鬼若要犯关,会等你有钱修好炮台的时候才来吗?银子的事不用你考虑,现在就着手让人设计,尽快动工。”
“怎么又要加码?早说定了的,修好南关我就回永安!”
“我不管你!关口两侧山头都要修炮台,金鸡山顶三座,关楼东侧的土岭一座。那土岭叫什么名字?”见众人答不上来,苏元春略一思忖,“我看这样吧:金鸡山这个名字虽然好听,却不够气派,改名为右辅山,东面的土岭就叫左弼山。”
莫寓道心里一怔:熙帅没文化,自古的说法都是左辅右弼,他偏来个左弼右辅。寻思着提醒一句,转念又想,自己离家一年多了,本打算修好南关后返回家乡享受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没想到又被他逼着督修炮台,窝了一肚子气,有意让他出个千古洋相,便道:“大帅言之有理,关楼居中面南为君,两侧有右辅左弼两山护卫,大清江山就永固了。”
董乔也听出了苏元春的口误,正想纠正,见莫寓道抢先说话,不知道什么意思,只好装着没听见。反正熙帅是朝廷钦命的边防督办,他给这几座山头起什么名,它们就得叫什么名。
莫寓道还想推托:“炮台的事,可否让马总兵督修……”
苏元春不由分说:“你不是答应过我,修好南关就回去吗?听好了:镇南关工程包括四座镇关炮台,还有关楼两侧的城墙、从金鸡……嗯,从右辅山脚到山顶的石阶便道,这些都是你份内的事。少一块砖头没砌好也不准擅自离开——那是逃兵,跑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抓回来,你信不信?”
“我信,”莫寓道无可奈何地抱怨道,“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我只是个布衣草民。苏督办是这里最大的官,你要我当吊死鬼,我绝对不敢吃老鼠药呀!”
“这就对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识时务者为俊杰嘛!”苏元春一脸得意,象刚做了件恶作剧的顽童般自我陶醉,“我说老莫,你别太难过,南关修好后,我会在竣工碑上刻下你的大名,让你也千古留芳一下如何?”
“还‘千古留芳’,不遗臭万年算好了,”莫寓道低声嘟哝,“唉,真是老糊涂了,老老实实在家里抱孙子玩不好,偏要自投罗网,自己来边关找贱!”
“老莫你别说这种话,兄弟听了伤心。我还以为你是心疼兄弟,才舍下家业背井离乡来陪兄弟受这份罪呢!”
“结交你这种兄弟,真是倒了八辈子大霉!”
莫寓道说完,忍不住笑了。众人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第五十四章 打出来的兄弟
几天来,梁兰泉活象有谁借米还糠似的,脸上总是一副郁郁不乐的神情——倒不完全是为他自己,更多的是为了毅新前营五百来号一道从枪林弹雨爬过来的生死弟兄。
战争结束后遣散勇营本是清朝惯例,弟兄们还是想不通:大帅办事不公,凭什么一句话就裁了毅新前营,当官的应该以身作则,先裁了他那两营亲兵才对呀!可这些都是废话,如果哪位兄弟祖宗坟头冒青烟,保佑他当了提督,没准也先留下自己的亲兵营。谁有本事也象德仔那样,到中营当亲兵去!
饷快吃不成了,这些天营里有点乱,偷鸡摸狗的有,指桑骂槐的有,喝酒闹事的也有,梁兰泉都懒得去理,只要不出人命就行。一有空他就歪在床上闷闷地想事,想谅山城外那位长得天仙一般的安南妹子——那可是人见人爱的尤物,早先从越南撤兵时,那妹子寻死觅活的,哭得老子都没了情绪。
亲兵李福南匆匆忙忙地跑进门:“梁管带,不好了……”
梁兰泉斥责道:“叱叱呼呼的!火烧房子还是出人命了?”
“都不是。上次在文渊同你打架的何伍来了,拦也拦不住,口口声声说要找你,我看有点来者不善。”
梁兰泉心想,这小子算条汉子,上次临走时放了狠话说要来同老子练练,以为他只是给自己找台阶下,不想还真的来了:“来了好呀,几个月不见,不知这小子长进了多少?”
“别只敢缩在屋里说大话,有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