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2/4 页)
续志亦作“平阳侯”,今仍之。
二000页九行未至于头而止按:续志作“未至于头而上知之”。校补谓注误“上”为“止”,又脱“知之”二字。
二00一页一行谓股肱也按:“股肱”二字原倒,径据汲本、殿本乙。
二00一页五行司徒刘合按:通鉴作“大鸿胪刘合”,下邕上书自陈,亦言“大鸿胪刘合”,则作“司徒”者误,时司徒乃袁滂也。
二00一页五行将作大匠*(杨)**'阳'*球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杨”当作“阳”。
今据改,下同。
二00一页一三行唯识忠尽按:汲本、殿本“尽”作“荩”。
二00三页三行赍犹持也按:“持”原斗“特”,径改正。
二00三页六行不得对相指斥考事按:“指”原斗“旨”,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00四页五行谨先颠踣按:“谨”字疑误,海原阁校刊本蔡中郎集作“辄”。
二00四页六行及经典髃书*'所'*宜捃摭据殿本补。
二00四页一三行比往而酒以酣焉御览五七七引“以”作“已”,无“焉”字。
按:以已通。
二00五页九行三日之闲书钞六十、初学记十一、御览二百十二引谢承书“三日”作“三月”。按:校补谓既云周历,则是已历三官,非未拜而又徙官,自不可以日计,作“月”固较长,但后论云“信宿三迁”,则范本文似仍作“日”也。
二00五页一0行封高阳乡侯按:“乡”原斗“卿”,径改正。
二00五页一四行*(初平)*二年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上文已言“初平元年”,则此“初平”二字衍。今据删。
二00六页三行卓多自佷用按:刊误谓当作“卓佷多自用”。
二00六页一四行时年六十一按:校补谓上文光和元年召邕诘状,邕自陈有云“臣年四十有六”,迄初平三年,诛董卓而邕下狱死,则年甫六十,无六十一也。
故钱大昭、侯康皆谓传误。
二00六页一五行兖州陈留*(闻)**'闲'*皆画像而颂焉据汲本改。
二00八页七行不举盛馔也按:“盛”原斗“成”,径改正。 后一页
后汉书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 第五十一
左雄字伯豪,南*(郡)**'阳'*涅阳人也。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
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一'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二'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上疏陈事曰:
注'一'容容犹和同也。言不可独为白玉之清絜,当与觽人和同。
注'二'谟,谋也。即尚书立政、无逸篇之类也。
臣闻柔远和迩,莫大宁人,宁人之务,莫重用贤,用贤之道,必存考黜。是以鮧陶对禹,贵在知人。“安人则惠,黎民怀之。”'一'分伯建侯,代位亲民,民用和穆,礼让以兴。故诗云:“有湥�嗥啵�擞昶钇睢S晡夜�铮�旒拔宜健!保Ф��
及幽、厉昏乱,不自为政,'三'曪艳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
故其诗云:“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又曰:“哀今之人,胡为虺蜴?”言人畏吏如虺蜴也。'四'宗周既灭,六国并秦,坑儒泯典,徱革五等,更立郡县,'五'
县设令长,郡置守尉,什伍相司,封豕其民。'六'大汉受命,虽未复古,然克慎庶官,蠲苛救敝,悦以济难,抚而循之。至于文、景,天下康乂。诚由玄靖宽柔,克慎官人故也。降及宣帝,兴于仄陋,综核名实,知时所病,刺史守相,辄亲引见,考察言行,信赏必罚。帝乃叹曰:“民所以安而无怨者,政平吏良也。
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吏数变易,则下不安业;久于其事,则民服教化。其有政理者,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以次用之。是以吏称其职,人安其业。汉世良吏,于兹为盛,故能降来仪之瑞,建中兴之功。'七'
注'一'尚书鮧陶谟之词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