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第3/4 页)
不封之也,并以副本上三公府也。
注'三'史记曰:“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风,曰寒。五者来备,各以其序,庶草繁庑。”是与氏古字通耳。春秋汉含孳曰:“女主盛,臣制命,则地动。”
注'四'黄精谓魏氏将兴也。陈﹑项﹑虞﹑田并舜之后。舜土德,亦尚黄,故忌也。
注'五'列将谓皇甫规﹑段颎等。
注'六'春秋运斗枢曰:“五帝修名立功,修德成化,统调阴阳,招类使神,故称帝。帝之言谛也。”郑玄注云:“审谛于物也。”
注'七'尺一之板谓诏策也。见汉官仪也。
注'八'周昌,解见陈忠传。朱云上书曰:“臣愿赐尚方斩马□,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去。左将军辛庆忌以死争,上意解,然后得已。事并见前书。
注'九'比干以死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乃剖比干而观其心。事见史记。
注'一0'韩子曰:“夫龙之为虫也,可狎而驯也。然喉下有逆鳞,婴之则杀人。
人主有逆鳞,说者婴之,则亦几矣。”
论曰:礼有五谏,讽为上。'一'若夫托物见情,因文载旨,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戒,'二'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曷其绞讦摩上,以衒沽成名哉?'三'李云草茅之生,不识失身之义,'四'遂乃露布帝者,班檄三公,至于诛死而不顾,斯岂古之狂也!
'五'夫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六'故说者识其难焉。'七'
注'一'五谏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也。讽谏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谏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窥谏者,视君颜色而谏也。指谏者,质指其事而谏也。陷谏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见大戴礼。
注'二'卜商诗序之文也。
注'三'绞,直也。讦,正也。沽,卖之。
注'四'仪礼曰:“凡自称于君宅*'者'*,在邦*(者)*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庶人则刺草之臣。”易曰:“臣不密,则失身。”
注'五'论语曰:“古之狂也直,今之狂也诈而已矣。”
注'六'论语曰:“事君信而后谏,其君未信,则以为谤己。”
注'七'韩非有说难篇。
刘瑜字季节,广陵人也。高祖父广陵靖王。父辩,清河太守。'一'瑜少好经学,尤善图谶﹑天文﹑历筭之术。州郡礼请不就。
注'一'谢承书云:“父祥,为清河太守。”
延熹八年,太尉杨秉举贤良方正,及到京师,上书陈事曰:
臣瑜自念东国鄙陋,得以丰沛枝胤,被蒙复除,不给卒伍。故太尉杨秉知臣窃窥典籍,猥见显举,诚冀臣愚直,有补万一。而秉忠谟不遂,命先朝露。臣在下土,听闻歌谣,骄臣虐政之事,远近呼嗟之音,窃为辛楚,泣血涟如。幸得引录,备荅圣问,泄写至情,不敢庸回。'一'诚愿陛下且以须臾之虑,览今往之事,人何为咨嗟,天曷为动变。
注'一'庸,用也。回,邪也。
盖诸侯之位,上法四七,垂文炳耀,关之盛衰者也。'一'今中官邪駆,比肩裂土,皆竞立胤嗣,继体传爵,或乞子簄属,或买儿市道,殆乖开国承家之义。'二'
注'一'四七,二十八宿也。诸侯为天子守四方,犹天之有二十八宿。汉官仪曰“天子建侯,上法四七”也。
注'二'易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
古者天子一娶九女,'一'娣侄有序,河图授嗣,正在九房。今女嬖令色,充积闺帷,皆当盛其玩饰□食空宫,劳散精神,生长六疾。'二'此国之费也,生之伤也。且天地之性,阴阳正纪,隔绝其道,则水旱为并。诗云:“五日为期,六日不詹。”'三'怨旷作歌,仲尼所录。'四'况从幼至长,幽藏殁身。又常侍﹑黄门,亦广妻娶。怨毒之气,结成妖眚。
行路之言,官发略人女,取而复置,转相惊惧。孰不悉然,无缘空生此谤。邹衍匹夫,□氏匹妇,尚有城崩霜陨之异;况乃髃辈咨怨,能无感乎!'五'
注'一'公羊传曰,诸侯一聘三女,天子一娶九女,夏﹑殷制也。
注'二'左传曰“天有六气,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