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1/4 页)
子瑀,吴郡太守;瑀弟琮,汝阴太守;弟子珪,沛相;珪子登,广陵太守:并知名。'一'
注'一'谢承书曰:“瑀举孝廉,辟公府,洛阳市长;后辟太尉府,未到。永汉元年,就拜议郎,迁吴郡太守,不之官。球*(兄)**'弟'*子珪,字汉瑜。举孝廉,剧令,去官;举茂才,济北相。珪子登,字符龙。学通今古,处身循礼,非法不行,性兼文武,有雄姿异略,一领广陵太守。”魏志曰,登在广陵,有威名,有功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淮海之士,豪气不除。”备问汜曰:“君言豪,宁有事邪?”
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无客主之意,不相与语,自上大黙卧,使客卧下黙。”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君须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乃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我自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下,何但上下黙之闲哉!”表大笑也。
赞曰:安储遭谮,张卿有请。'一'龚纠便佞,以直为眚。'二'二子过正,埋车堙井。'三'种公自微,临官以威。陈球专议,桓思同归。
注'一'张魭为廷尉,故曰卿。
注'二'眚,过也。
注'三'张纲埋轮,王*(龚)**'畅'*堙井。孟子曰:“矫枉过正。”
校勘记
一八一五页三行张魭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蜀志“魭”作“浩”。
一八一五页四行*(初)*永元中归仕州郡据刊误删。
一八一六页一五行司徒辟高第为*'侍'*御史髃书治要“御”上有“侍”字,又御览七七八引及初学记一二引续汉书,并作“侍御史”,今据补。
一八一七页一二行多树谄谀按:“谄”原斗“滔”,径改正。
一八一七页一五行天下号曰八俊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八俊”续汉书作“八彦”。
一八一八页一三行身绝血嗣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据注则正文注文之“嗣”字皆当作“祀”。
一八一八页一五行乃婴等更生之*(晨)**'辰'*也按:校补谓“晨”当作“辰”,各本均未正。今据改。
一八一九页九行张婴等五百余人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袁纪作“三百余人”。
一八二一页一二行称为*(雅)**'推'*士据汲本、殿本改。
一八二二页六行夫挟太山以超*'北'*海据汲本、殿本补。
一八二五页三行阴行善化按:“化”字疑衍。史记作“阴行善”,无“化”字。
殿本“化”作“行”,疑涉上“行”字而衍。
一八二六页一二行*(近)**'乃'*洛阳吏邪据汲本改。
一八二七页八行驰命奏之刊误谓案文多一“命”字。按:通鉴作“驰还奏之”。
一八二七页一一行自前刺史朱辅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西南夷传作“酺”,东观记有传,仍作“辅”。
一八二七页一二行而二府畏懦按:御览六四一引谢承书“二”作“三”。
一八二七页一三行聚党数百人按:汲本、殿本作“百余人”。
一八三0页一二行左中郎刘范谏议大夫马宇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董卓传云“侍中马宇、右中郎将刘范”。
一八三0页一四行在长安西十五里也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纪注及董卓传注皆云去长安五十里。
一八三一页二行太守怒而挝督邮按:“挝”原作“檛”,径据汲本、殿本改。注同。
一八三一页一0行而州兵朱盖等反集解引汪文台说,谓御览二百六十、三百四十七、类聚六十引张�Ш杭亲鳌爸煲妗薄=癜矗河坝∷伪居�廊�钠咦鳌爸旄恰薄�
一八三一页一二行受任一邦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球,汉人,不应斥高祖讳。
张�Ш杭恰鞍睢弊鳌翱ぁ薄�
一八三二页六行*(复)**'征'*拜廷尉刊误谓案球初未尝为廷尉,何得言“复”,当作“征”字。集解引汪文台说,谓书钞五十五引谢承书,云“桥玄表球明法律,征拜廷尉正”。今据改。
一八三三页三行然*'后'*大言曰据汲本、殿本补。
一八三三页九行咸字符贞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蔡邕太尉李公碑云咸字符卓,案灵纪及胡广传注,皆云字符卓也。
一八三四页五行合兄侍中儵按:殿本“儵”作“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