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2/4 页)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固所着典引、宾戏、应讥、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着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一'
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猒,信哉其能成名也。'二'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三'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杀身成仁之为美,'四'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五'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
'六'然亦身陷大戮,'七'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八'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九'
注'一'激,扬也。诡,毁也。抑,退也。抗,进也。
注'二'尔雅曰,亹亹犹勉也。
注'三'言迁所是非皆与圣人乖谬,即崇黄老而薄五经,轻仁义而贱守节是也。
注'四'固序游侠传曰:“剧孟、郭解之徒,驰骛于闾阎,虽其陷于刑辟,自与杀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古之正法:五伯,三王之罪人;六国,五伯之罪人;四豪者,又六国之罪人。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不容于诛也。”
注'五'愈犹甚也。
注'六'谓下蚕室。
注'七'此已上略华峤之辞。
注'八'论语孔子之言也。言有智而不能自守其身。
注'九'史记齐使者至越,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越王知晋之失计,不自知越人之过,是目论也。”言班固讥迁被刑,而不知身自遇祸。
赞曰:二班怀文,裁成帝坟。'一'比良迁、董,'二'兼丽卿、云。'三'彪识皇命,固迷世纷。
注'一'沈约宋书曰:“初,谢俨作此赞,云‘裁成典坟’,以示范晔,晔改为‘帝坟’。”
注'二'谓司马迁、董狐也。左传曰:“董狐,古之良史也。”
注'三'司马长卿、杨子云。
校勘记
一三五九页三行主人喟然而叹曰按:文选“主人”上有“东都”二字。张森楷校勘记谓案上卷小题下称“自‘东都主人’以下分为下卷”,是本有“东都”字也,不知何故逸去。
一三五九页四行奋布衣以登皇极按:校补谓文选“极”作“位”。
一三五九页五行前圣靡得而言焉按:校补谓文选无“而”字。
一三五九页五行讨有逆而顺人按:“讨”原斗“计”,径据汲本、殿本改正,注同。
一三五九页七行监乎*(泰)**'太'*清按:“泰”当作“太”,此后人回改之误,文选正作“太”,今据改。
一三五九页八行以变子之或志按:李慈铭谓文选“或”作“惑”。或惑古字通。
一三五九页一0行昭襄昭王襄王也按:文选注引史记“秦武王卒,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张森楷校勘记谓秦有昭襄王、庄襄王,昭襄或只称“昭王”,无只称“襄王”者,此“昭襄”即昭襄王,文选注是,此非。
一三六0页四行时岂奢泰而安之哉按:汲本、殿本“泰”作“侈”。
一三六一页一行作舟车按:校补谓文选“车”作“舆”。
一三六一页一行斯轩辕氏之所以开帝功也按:校补谓文选“斯”下有“乃”字。
一三六一页二行应天顺*(民)**'人'*按:“民”当作“人”,此后人回改之误。
文选正作“人”,今据改。
一三六一页二行有殷宗中兴之则焉按:“宗”原作“室”,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三六一页四行妙古昔而论功按:文选“妙”作“眇”。
一三六二页一二行洛邑地埶之中也按:陈景云谓据伪孔传,“之中”当作“正中”。
一三六三页五行翩翩巍巍显显翼翼按:王先谦谓文选作“扇巍巍,显翼翼”。
一三六三页七行顺流泉而为沼按:校补谓文选“顺”作“填”,注云昭明讳顺,故改为“填”。
一三六三页一0行凤盖飒洒按:“飒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