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第1/4 页)
二五七三页四行犍为武阳人也集解引惠栋说,谓华阳国志作“资中人”。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下赵长君传,言到犍为资中诣杜抚受韩诗,疑“资中”为是,“武阳”非也。
二五七三页七行杜君法按:汲本、殿本并作“杜君注”。
二五七三页八行召驯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桓郁传作“召训”,训驯古文通。
二五七三页一一行卷县属荥阳郡按:集解引洪亮吉说,谓汉无荥阳郡,当属河南。
二五七四页一行章和二年代任隗为光禄勋按:集解引洪颐鹚担�秸碌奂驼潞驮�旯饴谎�乌笪�究眨�蜓敝��螅�痹谡潞驮�辍�
二五七五页五行*(晔)**'抚'*卒*(业)*乃归据殿本改。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会稽典录云“抚卒,晔经营葬之,然后归”。
二五七五页一一行恚Ш曜志粗侔矗杭�庖�荻八担�健昂辍笔槎献鳌懊堋薄V?党勺孕蛟啤白执沃佟薄J槎弦嘣啤�
二五七六页五行鲁高堂生按:汲本、殿本此下有注“高堂生名隆”五字,殿本考证李良裘谓高堂隆乃三国时人,此注疑误,前书注中亦不记其名。
二五七六页五行后瑕丘萧奋以授同郡后苍按:沉家本谓按前书瑕丘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孟卿事萧奋,以授后苍,是奋授卿,卿授苍,此云奋授苍,误。
二五七六页九行德字近君按:沉家本谓前书“近君”作“延君”,释文□录同。
此作“近”,形近而斗。
二五七七页二行永平初按:汲本、殿本“初”作“中”。
二五七七页五行因采元*(和)**'始'*中故事据集解本改。
二五七八页三行长水校尉樊*(儵)**'鯈'*等据殿本改。
二五七九页三行坐遇下促急按:汲本、殿本“遇”作“御”。
二五七九页七行十二年以泽行司徒事按:通鉴作“十四年”。考异谓泽传云“十二年”,按十二年不阙司徒,当是虞延免后,邢穆未至闲,泽行司徒事耳,故云数月。
二五八0页八行传业子普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东观记“普”作“晋”,书钞引同。
二五八0页一三行永元十二年按:汲本、殿本“二”作“三”。
二五八一页六行少习颜氏春秋按:原作“春秋颜氏”,径据汲本、殿本乙正。
二五八一页一三行玄兼说严氏*(宣)**'冥'*氏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书春秋有冥氏学,“宣氏”当作“冥氏”。今据改。
二五八三页一一行作春秋左氏传解按:随书经集志“解”下有“谊”字。
二五八四页一行颍容按:“颍”原作“颖”,径据汲本改。
二五八四页七行从该问*'疑'*难诸要殿本考证谓何焯校本“问”字下添“疑”字,今据补。按:以下并据何焯校本,于“今左氏”今下补“乐氏”二字,“征拜博士”下补“时有博士”四字,“学多褊”下补“狭”字。
二五八六页一二行*(立)**'并'*莫敢发言王念孙汉书杂志谓“立”当作“并”,汉纪孝昭纪作“并不敢言”,是其证。王先谦汉书补注谓通鉴亦作“并”。今据改。
二五八六页一四行遂送*(下)*诏狱据刊误删。按:汉书无“下”字。
二五八七页三行*'戎王'*闻缪公贤据汲本、殿本补。
二五八七页一三行将军试召置幕府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注引前书,据今本“试”作“诚”。
二五八七页一三行辟衡为议曹*(吏)**'史'*张森楷校勘记谓“吏”当依前书匡衡传作“史”,今据改。
二五九0页一二行为人臣子*'而'*不通春秋之义者据汲本补。 后一页
后汉书卷八十上 文苑列传 第七十上
杜笃字季雅,京兆杜陵人也。高祖延年,宣帝时为御史大夫。'一'笃少博学,不修小节,不为乡人所礼。居美阳,与美阳令游,数从请托,不谐,颇相恨。
令怒,收笃送京师。会大司马吴汉薨,光武诏诸儒诔之,笃于狱中为诔,辞最高,帝美之,赐帛免刑。
注'一'前书延年字幼公,周之子也,为御史大夫。延年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卧坐皆易其处也。
笃以关中表里山河,先帝旧京,不宜改营洛邑,乃上奏论都赋曰:
臣闻知而复知,是为重知。'一'臣所欲言,陛下已知,故略其梗概,'二'不敢具陈。昔般庚去奢,行俭于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