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4 页)
对船的危害,那压船的“南洋杂木”又可以卖钱,于是,当地的“南洋杂木”就这样多了起来,估计,王木匠家中的“南洋杂木”也是如此来历。
王木匠家中的“南洋杂木”有两大块,每块厚七八十毫米,宽六七十公分,长达两米。当雷晓飞说明来意后,王木匠爽快地把“南洋杂木”贡献出来,让雷晓飞支配。
雷晓飞就带着洪彪和王木匠、张铁匠三人,投入了“土车床”的制造中。
雷晓飞让洪彪这个大力士先把其中一块木板锯开两半,用来做车床身和车床导轨。前世时,雷晓飞见过有些旧时的有钱人,做家中的大门口的“拉笼门”时,也是用“南洋杂木”做导轨的,两三百斤的“拉笼门”每天在导轨上滑几次,用上一百几十年,“南洋杂木”做的导轨并没有怎么磨损。所以,“南洋杂木”有足够的强度做车床身和车床导轨。
雷晓飞又让王木匠在另一块木板上开两块圆饼,他要用来做齿轮。
而张铁匠呢,当然就负责工具了,因为“南洋杂木”的硬度几乎可以与铁媲美,所以,各种工具雷晓飞都让张铁匠做两套,而且还要用最好的铁来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嘛。
第109章制造车床
洪彪这个大力士简直可以代替半部机器,他只用了一个早上就把木板锯开。雷晓飞乍舌之余估计了一下,如果自己来锯,起码要用两天。雷晓飞就把锯好的木板选出一边,划上“V”型导轨的形状,让洪彪先粗刨。
洪彪刨好了一块木板,王木匠才开好两块圆饼,雷晓飞在圆饼上划线,让王木匠做齿轮的稚坯。
一天的工夫下来,导轨的粗刨和齿轮的稚形终于完成。
第二天,洪彪还是开料,雷晓飞让他开车床床头箱和卡盘的料。又让王木匠精刨导轨,自己则在齿轮的稚坯仔细地划起齿形来。
雷晓飞心中设想的车床是用人力来做动力旋转的,这车床主要是用来切断竹竿,那长长的竹竿夹紧时,只能从车床的床头箱向床外延伸,而卡盘的旋转方向和竹竿的旋转方向是一致的,如果人力的旋转方向也和卡盘同向时,就会被竹竿阻滞,所以,必须要改变人力的旋转方向。
要改变力的方向,在雷晓飞的前世有许多方法,用齿轮、用涡轮涡杆、用连杆、用曲轴……等等,雷晓飞考虑了很久,决定用齿轮来改变力的传动方向。
改变力的方向的齿轮中,锥形的齿轮最常见,这种齿轮雷晓飞前世的工厂俗称“山齿轮”,形容齿轮的形状似山。“山齿轮”按需要改变作用力的方向不同,而取用不同角度,雷晓飞准备做最好做45°角的锥形,两个45°角的齿轮配合起来刚好是90°角,可以把力的方向扭转90°角。
雷晓飞从来没有从事过机加工的专业,对齿轮的认识只停留在技校里的书本上,什么模数齿数已忘了七七八八,他只能凭自己在工厂做安装工时接触的“山齿轮”的印象,先划出齿形,准备在做好齿轮后,安装配合时再修正齿形。
洪彪和王木匠手头上的工作完成后,雷晓飞就集中三人一起,合拼车床的床身。他设计的“土车床”参照了前世的卧式车床的式样,车床的床身就由两跟导轨和床头箱组成,现在就是要把已做好的导轨,和已开好的床头箱料组装、拼凑起来。
这两来,周梦蝶也一有空就过来,她好奇雷晓飞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圆形物切断的课题。
圆形物切断这个课题是“文华阁”多年的悬案。“文华阁”已经换了三代“阁主”,此难题还是悬而未决。周梦蝶也曾下过一番工夫来研究这个课题,但却没有找到一点头绪。如果雷晓飞真能解决这个课题,那他就可以说比“文华阁”的三代人都要强了。而且,如果成功解决了这个课题,就会填补大华帝国制造业上的一项重大的空白,对大华帝国的制造业来说,会是一个技术上的飞跃。
雷晓飞倒没有想这么多,他正为组装、拼凑车床的床身而绞尽脑汁。
雷晓飞前世时是做过木,但他那时做的家具都是用夹板、开好的木枋和木线等原料制作,基本不用像现在那样组装、拼凑。而且,前世时还有螺丝、铁钉、气压钉和白乳胶等等固紧的物料,而在古代,只能依靠木楔、竹钉等来固紧。
在这样简陋条件下,木件的组装、拼凑,对雷晓飞来说是个新课题。雷晓飞只好让王木匠先提出固紧方案,再由他审核、补充。
这时,雷晓飞初中时学的物理和技校时学的工程力学派上用场了,支点应落在哪里、梯形的木楔紧固最可靠、三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