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来声称他比我更加勤奋。”
有人说:“你是不是太夸张了,那些成就比我大1000倍的人,难道就比我勤奋1000倍吗?”我说:“他们的成就比你大1000倍,是因为成功的乘数效应,但他们的勤奋,最少也是你的10倍。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人,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勤奋就是你唯一可控的成功必要因素,不勤奋,能行吗?”
级别越高,就越勤奋,这是职场的普遍现象。或许有的高层管理者表现得很悠闲,整天无所事事的样子,但管理者是“劳心者”,他的脑子一定是一刻不停都在转动的。而很多职业生涯停滞的人,首先停滞的,就是脑子,不再思考,也就不再成长。不要说回家后,就是上班的时候,也是如此。工作平平,无人赏识,久了,心也停滞了,死在一个职位上,动也不动。
剩者为王的年代
中国人喜欢走捷径,喜欢钻空子,连修行佛法,都能找出简单的法子。一千多年前,禅宗曾有“顿悟”与“渐悟”之争,最后,由于慧能的“顿悟”说更切合普通人的心理需求,成为主流门派,一千多年来对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影响很大。一般人都视“顿悟”为更高明的法门,追求这种境界。不但文学作品描写所谓刹那间大彻大悟的情节比比皆是,就连不少策划公司,也以帮助客户实现“从99度到100度的飞跃”为卖点。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成功者的特点(3)
但现代格式塔心理学通过实验证明,任何顿悟必须以有明确的思考问题为大前提,同时,顿悟要求对此问题经过长期、认真甚至艰苦的思考。
也就是说,没有“渐悟”,就没有“顿悟”。如果不是持续加热,水根本就烧不到99度,又何来最后那“从99度到100度的飞跃”呢?成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没有持续行动,就没有足够的量,就一定不会有最后那一度的飞跃。
如果把职场比作一口大锅,我们就是锅里的水。那最后一度的飞跃当然是无比愉快的,但之前从0度到99度的漫长烧煮煎熬,却是这一切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如自信、坚定、忍耐等等,必须培养出来,才能扎根在你身上成为人格特质。如果没有这个经历,就算你机缘巧合成功了,也只是一时成功,不一定哪天就可能从成功的宝座上滑下来。
正是在这个从0度到99度的烧煮煎熬过程中,绝大多数人放弃了,甘于沉沦。其实他们不知道,除非跳出这口大锅,否则他们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被煎熬的方式。
比尔·盖茨曾说:微软的成功,不是因为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而是因为绝大多数竞争对手做得相当差。战争年代的毛泽东,不断教育官兵:胜利往往源于最后五分钟的坚持。
职场上也一样。只要你比别人做得好一点,坚持得久一点,时间能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俗称的“剩者为王”。
有些人习惯于不满意就跳槽,但跳的时候一定要明白:根据职业发展规划,让跳槽帮助自己走向职业发展的下一阶段,才是最好的跳槽,否则,如果只是单纯地逃离不满意的环境,很可能会“才出虎口,又入狼窝”,导致反复跳槽。最要不得的,是不分专业、不分行业盲目跳槽,这是人生的最大浪费。人的职业发展,或者是沿着专业的方向发展,或者是沿着行业的方向发展,不能在不同的专业或者行业之间跳来跳去。人生最大的浪费,是选择的浪费。即使是一个天才,要成为某行业或专业的顶级人物,一般也要花费8~10年的执著努力,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别人不具备的优势。职场游戏中,一遇到困难就不玩了的人,哪行哪业都没有深入进去,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不专业,只好一直做不需要精通的初级工作,结果肯定一无所获。
小文以前在外企工作,后来被事业机会所吸引,跳槽到一家民营企业。很快,小文就发现新环境与以前的外企大不相同。没有人听她的意见,没有人愿意多做一点事情,同事们的观念意识没有到位。小文的工作需要其他组的人配合,而他们不认为这是自己该做的,非要等领导压下来才做。小文发现,这里个人发挥空间很大,但管理随意,人为因素也很大。她做得很不开心,辞职又有点不甘心,不走又觉得环境实在不适合。后来小文想清楚了,决定还是留下来积极地做事情。一方面,她非常看好该行业以及该品牌的前景;另一方面,岗位也是她喜欢的,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哪怕这种满足目前还只是沉浸在自我欣赏的层面。10个月后,她觉得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