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乐话剧门票费”的名义,去看待这10万元消费。于是便会责备自己“一张音乐话剧门票居然花了10万元”,并就此犹豫不决起来。
但B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因为丢失的5万元并不会被视为“文化消费”,而是“生活费”。所以人们不会去想“一张门票就花了10万元”,只会认为“花5万元买了一张音乐话剧门票而已”。也就是说,人们在心理上将“丢失了5万元生活费”与“支付了5万元文化消费”彻底分离开了。
客观上,同样是支出了10万元,可这些支出是被划分在两个不同名义中,还是相同名义,将决定着金钱的开支。如果看演出对自己很有意义,会让自己觉得很幸福,那么即使丢了门票,也要当做丢失的是现金,这才是饱含智慧的消费心态。
一次性门票与套票
高中同学H君与S君,在休假期间(4天3夜)来到了滑雪场。因为下班时间有所不同,到达滑雪场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因此二人各自购买了日后4天使用的上山吊椅票。H军买的是4天用套票(X图),而S君买的则是4张每日用上山吊椅票(Y图)。当然,二人最终的消费总价是相同的。
在享受了三天疯狂的滑雪刺激及*以后,当夜天气突转,下起了雨来。而且由于已经到了休假的最后一天,所以他们喝酒到很晚,才各自休息。第二天,雪场状况还算可以,但对于滑雪而言,却并不是最好的条件。同去的同学N君提议“既然天气不太好,而且大家也都有些疲惫,不如早点吃完午饭,避开车流高峰,回到首尔吧。”
H君和S君都非常喜欢滑雪,而且昨晚同样喝了过量的酒,因此身体状况也相差无几。试想,这种状态下,二人谁会更执著于滑 雪?谁会更心疼已支付的钱呢?
如果非说二人存在区别,那就只是上山吊椅票在物理形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即,一份是套票,一份是4张单票。若是果真喜欢滑雪,一定不会在意这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差距。但恰恰就是这点差距,却使两人产生了不同的心态。其结果是:较之购买套票的H君,购买日票的S君会更执著于最后一天的滑雪。
我们来看一下研究该主题的梭曼与哥维利教授是如何解释的。[6]购日票的S君情况如下:首先假设一张票的价格为3万元,乘坐上山吊椅时S君每天使用一张,最后一天他手中仍持有一张未使用。由S君的情况可以得出下述公式———“一张票=一天上山吊椅使用权=3万元”。由于人们习惯于将自己所受的服务与有关价位连
接在一起(以上称coupled),S君如果第二天不去滑雪,便会剩下一张票,这样他会强烈感到是自己浪费了这3万元。
但是,支付12万元购买4天套票的S君,情况则有所不同了。他没有“使用一次要消费多少”的物理凭证。因为不很清楚自己得到的服务与与之匹配的金钱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以上称de鄄coupled),所以即使最后一天不去滑雪,他也不会去想相对浪费了多少。只会认为自己在以12万元的价格,充分享受了三天而已。
购买过旅游套票(提供餐饮、住宿、机票、观光游览各项服务),却因中途更改路程而错过用餐时间,或放弃部分观光行程的人,对此应该会有同感。然而那些购买联票的人,因为自己手中持有各种相关票据,所以放弃任何一个,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很可惜的。相反,购买套票的人却很容易会想“已经以这个价位换来充分的享受了”,所以他们并不会在乎放弃其中的一两个。
如果你办理了健身月卡却不经常使用,请马上到健身中心将其换成30张单票。我们不能坚持前往健身中心,除了与自己的意志力有关之外,也因为它是套票,所以漏掉几次也不会在乎。
。 想看书来
韩币和美元
以厘米计算笔者身高为174厘米,但如果以英尺来计算则是英尺左右。因为计量单位不同,所以当使用厘米时会出现“174”这一个大数字,而使用英尺时就会出“”这个小数字。虽然这两个数字代表的分明是同一高度,可如果因为觉得这个数字太小,不能感到满足,而将自己的身高说成为174英尺,那就一定会被别人拿来当作笑柄。
钱亦如此,钱也有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之分。20世纪80年代的1000元与21世纪的1000元,虽然名义价值相同,但实际价值却不同。而且,随着每个国家使用货币基本单位的变化,也有可能出现名义价值变大或变小,而实际价值依然相同的情况。以1美元兑换1000韩元(为方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