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戊戌变法,湖南人谭嗣同“拔起手仞,高唱入云”,执意用鲜血和生命唤醒沉睡的中国雄狮和亿万民众。他的壮举激励了后来的湖南人,陈天华、姚宏业和杨毓麟同样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震撼昏聩的同胞。
在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南人不愿再做清廷的保镖,成了腐朽清皇朝的掘墓人。黄兴、宋教仁、蔡锷、刘揆一兄弟等人,在思想上已经清算了清末湘军的影响,但继承了江忠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人的自信和那种“扎硬寨、打死仗”的精神,对中国社会的变革起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黄兴是孙中山的忠实战友和得力助手,没有黄兴在四处点燃革命的烈火,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就很难成功。因此,人们赞誉黄兴说:“无君既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蔡锷是湖南的另一员猛将。他编辑了《曾胡治兵语录》,用作滇军的教材,他还用湘军的精神激励湖南同胞:“湖南素以名誉高天下,武命自湘军始……我湖南一变,则中国随之矣。” 护国运动中,他率领三千子弟兵,抵抗十万袁兵,恢复了共和国体,一曲《知音》令天下人回肠荡气。
宋教仁是为中国宪政流血的第一人,也是令独夫民贼袁世凯最害怕的对手。他曾代替孙中山主持同盟会,并将同盟会和其他民主党派合并改组为国民党,成为国民党的创始人。由于他积极推行革命党的议会政治,严重威胁到袁世凯的独裁。在他被袁世凯派人枪杀后,这位只活了三十二个春秋的湖南政治家临终还在说着梦话:要竭力促使袁世凯保障民权,使国会确立不可变更的宪法。
在革命的精神感召下,湖南的一些军阀也转向了革命。谭延辏Ш吐车悠铰柿焖�肯婢�巴�肽希�侗脊�裾��K�堑牟慷尤�χС炙镏猩剑�г�破揖�5慕ㄉ瑁�镏�阒莨�裾��蕉ㄅ崖摇;破揖�5男C��褪翘费雨'应蒋介石之请而题写的。另一个军阀唐生智迫于形势,转向广州的国民政府,成为北伐前锋。北伐时期,湘军在国民革命军的八个军中占有三个军。
在黄埔军校里,湖南人是佼佼者。著名的“黄埔三杰”陈赓、蒋先云与贺衷寒,全部是湖南人。
湖南的人才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这还不足以使湖南享有人才之都的盛誉。直到一个诞生在韶山的伟人开始指点江山,湖南的人杰地灵才得到充分的诠释。在大革命的岁月里,湖南出了一个令全世界瞩目的人物。湖南出了个毛泽东。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世界出了个毛泽东。
毛泽东继承并代表了湖南人的精神,身边聚集着一大批湖南的人杰。宁乡出了个刘少奇,湘潭出了个彭德怀,桑植出了个贺龙,许多名振寰宇的湖南人,随着毛泽东走上历史舞台,湖南的人才潮涌达到了高峰。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革命的洗礼中成为独领风骚的一代强者,用无比绚烂的色彩,改写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没有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彭德怀、黄公略、罗荣桓、贺龙、粟裕、陈赓、王震等一批湖南名将,中国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今天这般神奇的军威。
作者序:湖南人的尊严(3)
共和国的第一代领导人交班之后,湖南的人才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岁月里,湖南人胡耀邦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中,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鞠躬尽瘁,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
今天,在祖国的宝岛台湾,仍然活跃着湖南人的身影。宋楚瑜和马英九,人们经常从传媒的时事报道中听到他们的名字。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不仅是杨度一个人的誓言,而且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所有湖南志士慷慨激昂的真实写照。湖南人用自己的实践证实了这个气魄非凡的推断。几乎在所有的大事件中,湖南人都自觉地义无反顾地站在风口浪尖上,倾尽全力挽狂澜于既倒。每当国难当头,湖南人都会争先恐后去充当中国的脊梁。
当然,书写湖南人尊严的不仅有政治家、军事家和革命家,也有文学艺术家、科学家和体育健将,还有电视节目主持人。整个世界通过文学认识了沈从文、丁玲和琼瑶,通过剧院认识了黎锦晖和田汉,通过乐曲认识了贺渌汀和谭盾,通过歌声认识了李谷一、张也和宋祖英,通过图画认识了齐白石和黄永玉,通过电视荧屏认识了汪涵、李湘与何炅,通过举世瞩目的领奖台认识了陆莉、唐小红、熊倪、龚志超、龚睿娜、刘璇、杨霞和李小双,以及他们身后的“体育湘军”。整个世界都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