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1/4 页)
两仪殿内,日光却有些蒙淡。
苏洵站在日光投射的一角,整个人笼罩在淡金色的光芒里,清冷如初。
龙椅上看不清面目的老皇帝沉默良久,终于缓缓问道:“苏洵,你可知朕为何诏你进宫?”
苏洵淡淡答道:“陛下之意,微臣不敢揣测,请陛下明示。”
“苏洵,”皇帝顿了顿,声音肃穆,“你难道会不明白朕的意思?你答应朕维系这朝中一片宁静,如今却被你亲手毁去。你身为御史大夫,竟然如此草率行事!?”
苏洵神色平静,拜道:“罪臣听凭陛下发落。”
皇帝一怔,道:“你不为自己辩驳么?”
苏洵抬起头来,清朗的脸上竟然有微微的笑意,“臣以为陛下圣明。”
皇帝闻言脸色铁青,又渐渐缓和下去,正色道:“你以为朕乐见事态如此?”
苏洵轻轻摇头,“自然不会是陛下之意。不过,毕竟是血浓于水,陛下心存不忍,所以事已至此。”
皇帝神情严肃,不语。
苏洵继续道:“为成大事者,杀戮在所难免,是非自有后世论说。只是,我朝初兴不过七载,天下尚未完全安定,国家的未来何去何从,取决于陛下之后继者才德如何,以及,是否能够将陛下治国的策略秉持至终。治大国者,不可无才无德,即使才德略逊,至少需懂得虚心纳谏,当机决断。否则,李氏天下如何得以延续?此事究竟做何处置,全在陛下之意。陛下是要保一人太平,还是要保李氏天下数代太平?”
皇帝听他讲完,冷冷地道:“你以为以天下为借口,朕就真的不会处置你?”
苏洵低眉掩去眼中的幽暗,答道:“臣所言并非为保全性命,但求陛下为江山社稷计议。臣死不足惜,听凭陛下处置。”
“苏洵,”皇帝道,“你当真无所顾忌?”
“不是。”
皇帝道:“即使这样,亦拦不住你讲出方才一番话?”
苏洵的叹息低不可闻,话音里忽然多了一丝柔和。他说:“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微臣只能如此。”
皇帝闻言神色一凛,目光慢慢浓重,道:“苏武?”
汉,天汉元年,汉武帝遣苏武出使匈奴。临行前夕,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以昂然刚烈节义著称的男子,不无伤感地写下了这首《留别妻》。匈奴野蛮凶残,出使之事前途未卜,他也难过和担心。然而,在妻子面前他却收敛起自己的不安,安慰她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我自从和你结发为夫妻之后,就从未动摇过与你恩爱到老的想法。如今,以臣侍君,为了国家,我有不得不做之事。如果,我有幸能够活着,一定会回到你的身边,如果我死了,也会一直想着你……
皇帝思虑半晌,终于动容道:“施姑娘选择你,确是聪明之举。”
听到她的名字,苏洵微微笑了,眉间亦有了几分暖意——她放他做这些事,不也是因为明白他?
“朕也并非无情之人,皇子中,朕亦有所偏爱,却是这偏爱教朕痛失爱子。”皇帝在高大华丽的龙椅上忽然长叹,幽幽说道,端坐的身姿似乎有了一丝疲惫。
苏洵低眉待他继续说完。
“你应该明白朕。”皇帝双手把着龙椅,身子微微靠向椅背,放松下来,慢慢说道:“数日前之事,朕亦痛心。朕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不愿再有遗憾……”
苏洵闻言,森然而立,沉默不语。
“领旨下去罢。”皇帝挥手,陷入龙椅中闭目不再看阶下伫立的男子。
苏洵见德公公手托圣旨上前来,跪道:“陛下!”
皇帝充耳不闻。
德公公冲他一个劲地递眼色。
苏洵沉声道:“陛下,可曾想过,下一个也许就是睿王爷?”
“放肆!”皇帝双眸圆睁,拍案厉声斥道。
苏洵跪地不起,身边的德公公小声地示意他先行领旨出宫再说。苏洵不为所动地继续说道:“微臣明白陛下不愿见手足相残,只是,这场杀戮一旦开始,怎会说平息就平息。陛下岂会不明白,睿王爷将是下一个卷入漩涡之人?陛下顾念父子之情,不愿再有遗憾,而事实却是,这种遗憾恐怕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延续下去。苏洵以项上人头求陛下三思!”
“苏洵!?”皇帝目光锐利,怒意彰显,只是尚且有一些复杂难辩的神色。
僵持中,德公公在一侧暗暗叹气。
“报——”